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9篇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种的分布区。然而,动物种分布区的理论,目前研究得尚很少。关于种分布区的各种概念大部份是说明得不够清楚的,而且个别概念的内容常会与其他一些概念的内容相矛盾。而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对有关种分布区的各种主要概念的论证却不仅对于动物地理学,而且对于生物学的其他许多学科,特别是对于生态学、分类学、种系发生及生物学的其他各应用学科都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2.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4属23个物种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变异极大,多态性极高。31个引物组合产生的286条DNA扩增片段均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各自聚为一类;Roegneria alashanica、R.elytrigioides和R.magnticaespes聚类在一起;猬草属的模式种Hystrix patula与披碱草属物种聚类在一起,而Hystrix duthiei和H.longearistata单独聚为一类;形态相似、染色体组相同、地理分布一致的物种聚类在一起。本研究结果基本上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将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比较恰当,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RAMP标记可作为评价多年生小麦族物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163.
借助ArcGIS和ENVI软件,对疏勒河中下游1987、1996、2000、2006和2010年等5期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9种类型研究其LUCC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近23年来,人工植被面积不断扩张,共增加900 km2,自然植被不断萎缩,共减少842.9 km2;耕地、灌木林地、城建用地面积净增,无植被区面积先增后减,其他地类面积净减;各地类间相互转换频繁,主要转换方向——草地由高、中、低覆盖度到无植被区依次转换,灌木林地的增加主要由中、低覆盖度草地转化而来,水域湿地主要转出为无植被区和低覆盖度草,耕地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无植被区和低覆盖度草地的减少,无植被区向耕地净转出,向低覆盖度草地净转入,城建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和无植被区转化而来,冰雪主要转出为无植被区;整个区域LUCC速度在1987—1996年间缓慢,1996—2010年间剧烈;灌溉区周边的植被覆盖有扩张的趋势,其他区域的植被处于退化状态;农业人口的急剧增长、大规模农业开发及移民政策是区域LUCC的主要原因,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4.
刘璐  刘志成  杨瑞莹  张任菲  李豪  许晓明 《生态学报》2020,40(24):9129-9137
为探究永定河干涸段河流廊道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特征,给永定河河道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河流廊道植物群落的实地调查,对124个植物群落进行了TWINSPAN数量分类,并探究了不同层次间的物种多样性的区别以及垂直和水平梯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包括9种群丛类型,其中优势群丛为"狗尾草+猪毛菜+尖头叶藜群丛"、"狗尾草群丛"和"加杨-狗尾草+蒺藜群丛"。(2)草本层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整体大于乔木层,且物种组成复杂程度的变化幅度更大。(3)从垂直梯度上看,植物群落乔木层上游的物种结构组成较下游更加丰富、整体分布更加均匀,草本层从上游到下游物种组成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从水平梯度上看,越靠近左、右两堤,乔木层的物种结构组成越丰富、分布越均匀,左堤的物种组成较右堤更加复杂且分布更加均匀,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在水平梯度上变化较大,在靠近左堤的位置物种组成最丰富。影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5.
吴佳伟  杨瑞  王勇  瞿爽  刘志  侯春兰 《菌物学报》2020,39(7):1250-1262
为了解草海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草坡和灌木林地)根际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集3种植被根际土壤,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与土壤真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物种隶属于4个门、34纲、109目、250科、537属,其中灌木林地和湿地的真菌结构组成相似性较高,优势种群均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分别占21.18%和11.13%,而草坡优势类群为属级未确定的真菌,占29.26%;土壤真菌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地>草坡>湿地;植被根际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其中灌木林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湿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低,植被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全N、全K和速效K显著相关。3种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归还土壤并改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6.
1995年,Cocchi等[1]发现RANTES、MIP-1α和MIP-1β等β-趋化因子具有抗HIV-1感染活性.1997年,Feng等[2]和Deng等[3]证实β-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分别是HIV-1侵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受体(co-receptor).T淋巴细胞嗜性(T-tropism)分离株被称为X4毒株,巨噬细胞嗜性(M-tropism)分离株则被称为R5毒株[4].RANTES与CCR5有着高度的亲和力,二者的结合可对HIV-1的细胞附着产生空间位阻效应,并下调CCR5在细胞表面的表达.这一结果使RANTES抗HIV-1感染机制在分子水平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最近,Garzino-Demo等[5]证明,β-趋化因子的诱导分泌与HIV-1感染后疾病进程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人群中β-趋化因子水平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表明β-趋化因子对艾滋病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价值.为此,我们在克隆人RAN-TES基因的基础上,在体外转录与翻译系统中实现了该基因的表达,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7.
本文记述福建省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记述了两种细蛾、龙眼亥麦蛾的形态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持续性常压低氧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低氧性心肌肥厚的关联性。【方法】雌性无特异性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 SPF)级SD (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氧组和低氧组。实验开始后,低氧组大鼠置于低氧舱中,氧气浓度设定为10%,持续暴露30 d,常氧组大鼠正常条件饲养。每天记录大鼠体重,并于低氧前(0 d)和低氧后(30 d)分别收集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测定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和器官指数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 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检测右心室组织中4种分子标志物心房利钠肽基因(atrial natriureticpeptide,ANP)、脑钠肽基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心肌肌球蛋白重链6基因(myosin heavy chain 6, Myh6)、心肌肌球蛋白重链7基因(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  相似文献   
169.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的重要病原菌。自1982年以来我们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组织的在全世界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和流行菌型分布的调查,一方面为WHO确定肺炎链球菌菌苗组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我国防治肺炎链球菌感染创造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λDE3表达系统,表达出有活性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ToxR截短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ToxR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VP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oxR蛋白DNA结合结构域(ToxR-N)的DNA片段,并将其直接克隆入pET28a中,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λDE3中,所得菌株经IPTG诱导后能表达出His-ToxR-N蛋白。利用限制级凝血酶切除His-ToxR-N中的His-标签,进而以VP的calR和VP1687为靶基因,通过体外的凝胶阻滞实验(EMSA)验证ToxR-N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别构建克隆有calR和VP1687上游启动子区的LacZ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入野生株(WT)和toxR突变株(ΔtoxR)中,通过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两株重组菌中靶基因启动子活性,以验证ToxR对calR和VP1687的调控关系。【结果】成功表达出有活性的ToxR-N蛋白,该蛋白对calR启动子区具有结合活性。LacZ结果显示ToxR对calR的转录具有激活作用,而对VP1687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所表达的ToxR-N可用于后续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ToxR通过直接激活calR的转录表达,而间接抑制T3SS1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