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01.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选取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典型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FAST周边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的趋势,乔木层、藤本层植物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0.05),地形因子对灌木层植物α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2)FAST周边植物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受海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P<0.05)。(3)FAST周边3种植物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沿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物种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差异性,海拔和坡度是影响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2.
毛苔草地下构件对不同水文情势和水文经历的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宋长春  胡金明  杨涛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194-2200
通过幼苗移植水位控制试验,研究了三江平原毛苔草地下构件生长对不同水文情势及水文经历的响应.结果表明:毛苔草地下构件生长对不同水文情势的响应具有显著差异;在毛苔草生长旺盛期,其根茎及不定根长度随淹水程度的增加而缩短,到生长末期,干旱处理下毛苔草根茎及不定根长度仍然最大,但在持续淹水处理下,毛苔草根茎及不定根长度由旺盛期到末期的增幅最大,说明生长季内稳定的低水分条件对毛苔草根茎及不定根的生长较为有利;在生长旺盛期和末期,干湿交替处理下毛苔草根茎、不定根及地下总生物量均最高;不同水文经历下,以前期干湿交替、后期干旱处理下毛苔草根茎的鲜、干质量最大,而生长季内始终经历干湿交替处理下毛苔草的不定根及地下总生物量最大.比较地下构件在生物量积累中所占的比重发现,各水文情势下,生长季末期毛苔草总生物量明显向根茎转移;整个生长季内,干旱处理下毛苔草根茎生物量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淹没水文情势下,毛苔草地下构件生长缓慢,但淹没抑制消除后,其生长过程可通过根茎萌发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植物中许多有价值的萜类化合物被发现和应用于人类生活,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倍受重视。萜类合酶催化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生物合成,即分别催化GPP、FPP和GGPP形成单萜、倍半萜和二萜。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在植物萜类合酶催化机理、克隆策略和萜类生物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反复多次给大鼠皮下注射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混悬液,染毒15个月后21%动物发生白内障,其裂隙灯检查结果与人TNT性白内障基本相似,同时注射甘油:水溶剂的对照组大鼠无一例发生白内障。染毒10个月的大鼠,其晶状体LPO增高,GSH-P_X及GST活性降低,GR活性无变化,而GSH含量明显增加;注射TNT后肝脏LPO值、GSH含量、GSH-P_X、GR及GST活性均明显增高。本文结果提示,TNT中毒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系TNT及其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晶状体,造成昌状体氧化损伤所致。TNT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建立亦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 肿瘤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与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药物。但由肿瘤异质性导致的靶向药物的耐受现象,成为癌症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单一药物的耐受现象,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评估8种结直肠癌细胞对30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可逆转耐药的药物组合,探究药物组合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值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标准为IC50值≤100 nmol/L。对敏感的单药进行组合筛选,选取细胞存活率最小的组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及MAPK、PI3K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结果显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耐受30种肿瘤靶向药物,经联合用药筛选,SW480细胞对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组合最为敏感,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该组合可使SW48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R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8种结直肠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耐受靶向抑制剂的现象,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联合应用可逆转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Ab)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腔及肠黏膜内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属含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模型组和TLR4mAb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干预组造模当天给予TLR4mAb腹腔注射,第8天处死全部大鼠。留取结肠黏膜及粪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所有标本中不同细菌含量。结果 (1)粪便标本:UC组较正常组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含量增加(P0.017),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含量减少(P0.017),消化链球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mAb干预组较UC组,消化链球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目标菌含量均有所恢复(P0.017)。TLR4mAb干预组较正常组目标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结肠黏膜标本:UC组较正常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余目标菌含量均增加(P0.017)。TLR4mAb干预组较U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余目标菌含量均减少(P0.017)。TLR4mAb干预组较正常组拟杆菌含量偏高(P0.017),其余目标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模型大鼠较正常组目标菌含量均存在变化,提示U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TLR4mAb能改善UC模型大鼠相关菌群结构,提示Toll样受体4在UC发生及UC肠道菌群变化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UC模型大鼠肠道粪便与黏膜标本中目标菌含量变化不同,提示UC的发生中肠道粪便及黏膜相关细菌的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7.
1976年青海省小麦白秆病大发生,主要病征是在穗颈节上形成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长条斑,使茎秆的一部分或大部变为灰白色,呈现典型的白秆症状。在叶鞘上的病斑长椭圆形,1—2×1.5—6毫米,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病组织切片显示,病原菌侵染植株后,可在气孔腔内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生,近球形到椭圆形,有孔口,大小33—90×45一145微米。器壁厚6.4—8.0微米,由黄褐色、不规则、大小为1.55—2.07×3.11一4.14微米的拟薄壁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瓶形,1.55×3.11微米。分生孢子镰形到新月形,无色透明,无隔膜,具钝尖,有的一端稍粗,16—20.8×1.6—2.4微米。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0一15℃,25℃生长受到抑制,30℃死亡,属低温菌;在0—20℃,分生孢子器孢子从两端和弓背上都可以萌发;纯培养的研究表明,病原真菌有三种培养形态,特征不同,对小麦致病力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比较了已知壳月孢种的分类学特征,认为此病原菌应为芦竹壳月孢孔生变种的新的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连作可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调,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养分循环不畅、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产量降低,通过现代微生物技术改良土壤、消减连作障碍势在必行。【目的】于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复合菌剂对当归根围土壤酶活、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增产机制,改进增产措施。【方法】利用溶磷圈法检测不同菌株溶磷活性、乙炔还原法检测固氮活性、试剂盒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和硝化能力;复合菌剂T1[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BS5、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 CBS7、嗜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xtremaustralis)CBSB、生枝动胶菌(Zoogloea ramigera) CBS4]和T2 (荧光假单胞菌CBS5、产碱假单胞菌CBS7、嗜冷假单胞菌CBSB)及对照CK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分别处理连作当归,分光光度法测定根围土壤及根中养分循环、转化相关酶活,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常规方法测产量;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碱假单胞菌C...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3例ABP伴胆管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至48小时内行急诊ERCP术,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酶(SAMY)、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初次自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MY、WBC和TBIL等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MY、WBC和TBIL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ABP伴胆管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SAMY水平,促进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0.
沈敏  顾愹  应长江  张梅  杨涛  陈阳 《遗传》2022,(11):1079-1086
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fibrocalculous pancreatic diabetes, FCPD)是一类罕见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同时发生障碍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报道了1例FCPD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自幼年起反复出现腹痛,25岁时诊断为糖尿病,腹部CT见胰腺钙化,基因检测发现SPINK1基因有2个纯合突变(c.194+2T>C和-191-24G>A)。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其父母为杂合变异,其弟弟为纯合变异,但尚未观察到FCPD的典型表现。结合该病例及国内90例FCPD患者的临床特点汇总分析,建议对体型消瘦、无酮症倾向但胰岛功能较差的分型不明确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FCPD可能性,重视胰腺影像学及基因检测,尽早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提高了对FCPD的认识和管理,为该疾病后续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与药物干预靶点的筛选充实了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