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西南玉米两种主要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分带轮作种植玉/豆模式后,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较玉/薯模式平均提高了6.1%,氮收获指数增加了5.4%,最终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3%,氮素同化量提高了15.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22.6%;玉米收获后硝态氮淋溶损失减少,60~12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玉/豆模式较玉/薯模式降低了10.3%,而0~60 cm土层中平均提高了12.9%,有利于培肥地力,两年产量平均较玉/薯模式高1249 kg·hm-2,增产22%;增加施氮量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6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在0~27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继续增加施氮量会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溶;氮肥后移显著提高了土壤0~60 cm土层硝态氮的积累.两种模式下施氮量和底追比对玉米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玉/豆模式以施氮180~270 kg·hm-2、按底肥∶拔节肥∶穗肥=3∶2∶5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后期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减少了氮肥损失,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可达7757 kg·hm-2;而玉/薯模式在180 kg·hm-2、按底肥∶穗肥=5∶5的施肥方式下,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6572 kg·hm-2,可实现两种模式下玉米高产、高效、安全的氮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2.
以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D优527为材料,研究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群体动态、冠层透光率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分布无序不等距程度越大,群体茎蘖数越多,差异在栽后34 d达显著水平,但齐穗期差异不显著.移栽后水稻不同平面分布群体逐渐呈平面分布无序不等距程度越大茎蘖数变异系数越大的趋势,至拔节期以后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均匀分布相比,水稻秧苗不等距平面分布有利于改善群体冠层透光性和成穗质量.  相似文献   
53.
双色FISH和DNA纤维FISH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构建了含毛细胞白血病相关的结构性倒位inv (5) (p13.1q13.3)的细胞系后,为了确定该新建细胞系在建株过程中其倒位断裂点关键区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以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cCI5-216 和cCI5-267黏粒DNA为探针,进行染色体中期、间期和DNA纤维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建细胞系的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均与该细胞系的原代细胞的完全相同,证实了该细胞系倒位断裂点关键区的遗传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该细胞系是揭示毛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重要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4.
【背景】光杆菌存在于嗜菌异小杆线虫肠道内,并与其互惠共生,其能够产生多种高效、广谱的杀虫蛋白及毒素,是近年来继苏云金芽胞杆菌(Bt)之后挖掘新型杀虫蛋白及杀虫基因的热点研究对象。【目的】克隆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分析其与已知其他同属共生菌相似毒蛋白在基因序列、蛋白组成、理化性质及构象的区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初步测定其杀虫活性。【方法】采用侵染的大蜡螟幼虫血腔直接分离初生型共生细菌,根据已报道的序列经比对分析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克隆质粒p MD19-T后测序,利用Expasy在线Prot Param tool预测其基本理化特性参数,NPS@-Network Protein Sequence Analysis在线工具进行二级结构预测。通过克隆、酶切、连接目的基因在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验证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菌体超声破碎离心,以毒蛋白含量较高的上清溶液对大蜡螟幼虫进行饲喂和血腔注射毒性测定。【结果】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全长为1 008 bp,与已知相关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4%,与已知40 k D相关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9%,分子量37.9 k D,p I 8.37,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其主要由α螺旋35.71%,无规卷曲54.46%,延伸链9.52%组成,跨膜区域与已知蛋白基本相似,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NLK-1)Txp40,SDS-PAGE分析其在38 k D处有特异条带,蛋白分子量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表达相对单一,表达量较高。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大蜡螟幼虫注射5μL蛋白粗提液剂量下48 h内致死率达100%,未发现胃毒活性。【结论】获得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比对、分析了与已知基因在序列组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的异同,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表达,验证了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具有较高的大蜡螟幼虫血腔毒性,为进一步发掘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中的杀虫功能基因和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124耳)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60耳)及对照组(45例,64耳),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类制剂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改善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6.
改善脑营养的保健食物是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扼要介绍了补脑增智的14种营养成分及含有这14种营养成分的食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本文通过不同季节的4个航次调查研究了2个浙闽沿海生态牧场技术示范区的浮游细菌群落的变化,揭示了示范区菌群结构的时空变化,探究其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方法】使用16S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对2个示范区4个季节航次共128个样点中浮游细菌的16SrRNA基因V4区序列进行测序,并通过分析其组成和多样性,借助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不同季节和示范区浮游细菌的差异。【结果】128个样品量化后共获得2510976条优质序列,2个示范区的主要优势浮游细菌类群均为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放线菌纲、黄杆菌纲等,2个示范区浮游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随季节演替而产生波动,且大多数环境因子都与其具有显著相关性;浙闽沿海浮游细菌的群落构建过程随时空变化而产生差异,扩散限制是2个示范区浮游细菌群落构建过程中占比最大的生态过程(除台山岛示范区秋季),2个示范区多数季节的浮游细菌群落相似性基于Bray-Curtis的地理距离衰减印证了这一点;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得到的2个示范区浮游细菌的功能以化能异养和氮硫循环为主,从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环境因子变化相关联。【结论】浙闽沿海...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道了甘肃小陇山地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种:长柄鸢尾(Iris henryi Baker)和薄叶鸢尾(Iris leptophylla Lingelsh.)。通过整理重新编制了小陇山地区鸢尾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两种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鸢尾属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和本属在秦岭地区的种类,并为小陇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布信息。凭证标本存放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9.
分子伴侣是细胞内一类能够协助其他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 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结构与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相关的疾病。简要综述了分子伴侣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一个果蝇新基因CG7609.该基因属于WD40家族,具有7个典型的WD40重复结构域.与人类WDR24基因的同源度很高.胚胎原位杂交和RT-PCR显示其在胚胎早期的中胚层有弱表达,在胚胎晚期主要在肠中表达.通过心脏特异抗体检测CG7609突变体的表型,发现其心脏前体细胞的分化不受影响.但通过果蝇心力衰竭模型分析该基因在成体心脏中的功能,发现CG7609基因缺失后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而且在与pannier基因配对后心力衰竭率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个初步发现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戍体心脏中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