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71.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980例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开展超声心动图以及染色体核型检测,记录受检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具体情况,筛选出染色体核型异常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设另900例染色体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就两组产妇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以及颈项透明层厚度(NT)值差异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上述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最后绘制心动图指标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ROC曲线图并计算AUC值。结果:(1)比较显示研究组胎儿的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和NT值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胎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NT值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左心室Tei值、右心室Tei值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联系(r=0.8927,r=0.9315,P<0.0001);(3)ROC曲线绘制显示左心室Tei值、右心室Tei值和NT值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AUC分别为0.9889、0.7574、0.7959(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同胎儿的染色体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可以考虑将超声心动图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初筛手段,推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健康产妇足月分娩的脐带血(UCB)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制备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培养到第三代时,取样UCB-MSCs,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性质鉴定显示:UCB-MSCs高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34和CD45。收集生长良好的第三代UCBMSCs。(5.0-6.0)×10^7个细胞加入100ml含1﹪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6-10d,一疗程;3-6个月后再用第2疗程。结果通过UCB-MSCs输注,使现有方法治疗无效的2例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完全恢复。第1例SLE伴严重狼疮肾,狼疮脑10年,双下肢水肿,皮肤坏疽,溃疡深达骨面,剧痛难眠1年。经治医生动员她截肢保命。UCB-MSCs治疗后10d,病情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几乎全部消退。治疗6个月后,11处坏疽、溃疡的疮面10个疮面基本愈合。10个月后患者的坏疽,溃疡的疮面全部愈合,能自由活动,进入正常生活。第2例SLE伴狼疮肾,狼疮脑4年,一年来贫血严重,靠每周输血维持生命。UCB-MSCs治疗二个疗程后,咳嗽,呕吐症状明显好转,浮肿和双侧胸腔积液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不需要输血治疗。恢复休学多年的学习生活。二者均随访8年,病情稳定,没发现复发症状。结论 UCB-MSCs治疗2例严重性红斑狼疮,取得一定的疗效;这种新的技术可望成为治疗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73.
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绿盲蝽成为了我国棉花和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绿盲蝽越冬生态适应性,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测定了卵内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月份变化,在-10℃、-20℃处理下,绿盲蝽的越冬卵的半致死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2月>12月>3月>4月,在-30℃处理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12月>3月>2月>4月。在极端低温(-20℃)下1、2、3、4和5 d后,4月份保护卵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同处理下的4月份裸露卵的死亡率,枣枝中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32%、5.36%、5.42%、6.79%和7.63%,剥离出来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6.06%、51.84%、54.59%、63.07%和74.41%。人工滞育卵的耐寒性强于正常发育卵的耐寒性,弱于自然越冬过程中滞育卵的耐寒性。冷驯化可以显著提高绿盲蝽越冬卵的低温存活力,在0℃冷驯化20 min后,越冬卵的低温(-20℃、100 h)死亡率显著降低,冷驯化40 min后,低温死亡率趋于平稳,均在37%左右。越冬卵体内物质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越冬卵越冬期的含水量显著高于越冬后,其中1月份最高(43.98%),4月份达到最低(38.79%)。越冬卵体内总脂肪含量在整个越冬过程中逐渐降低,从12月份的38.24%,降低到4月份的27.08%。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均是先降低后升高,其中蛋白质从12月份的78.77μg/mg,降低到1月份的59.80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73.62μg/mg,体内总糖含量由12月份的39.60μg/mg降低至1月份的21.17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35.10μg/mg。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力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而其越冬场所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对于冬季严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4.
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 POMC)在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对绵羊POMC基因外显子3进行扩增和测序, 筛选多态性位点, 并分析多态位点与湖羊和东弗里生×湖羊杂种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测序后发现湖羊POMC基因外显子3有2个单碱基突变(g.273 T/C和g.456 G/A), 根据273位点处发生的T/C突变, 建立PCR-RFLP分析方法, 并对162只湖羊和130只东湖杂种羊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 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到TT(0.469)、TC(0.438)和CC(0.093)3种基因型, 而在东湖杂种羊群体中仅检测到TT(0.754)和TC(0.246)两种基因型。POMC基因外显子3的273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湖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2月龄断奶重、4月龄尻高及TC基因型个体4月龄体长和管围均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5); CC基因型个体的4月龄重、6月龄重极显著高于TT和TC基因型个体(P<0.01); CC基因型个体的4月龄体高和体长极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1), 且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5)。此外, CC型个体的管围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1)。东湖杂种羊群体中TC基因型个体的2月龄断奶重、4月龄重及4月龄体高、体长、胸深和管围都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5), TC型个体的6月龄重极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1)。研究结果表明, POMC基因外显子3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 C等位基因对体重及体尺性状的增加更有利。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POMC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的辅助选育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5.
造血细胞体外悬浮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造血细胞的静态培养中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培养不稳定、环境不均一、难放大等问题,首先采用转瓶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悬浮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培养中总细胞、集落和CD34细胞的扩增都高于静态的方瓶培养。在测试了所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可以控制溶氧和pH的生物反应器,并将其应用到造血细胞的批培养中,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均一,可实现较高密度的培养,而且总细胞、集落和CD34细胞的扩增都优于静态培养。大规模的反应器培养有利于解决临床应用中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6.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是先前工作发现的一个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RNA调控元件.应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该3′UTR cDNA上的三段核苷酸同时缺失掉,将缺失突变体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并检测了该缺失突变体对SMMC-7721细胞系表型的影响,包括测定稳转细胞系的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裸小鼠成瘤性.研究发现,C/EBPβ 3′UTR中这三段短序列的同时缺失明显降低了3′UTR的肿瘤抑制活性,使受其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恶性显著增强.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和实时荧光RT-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回复对照细胞相比,缺失突变3′UTR稳定转染细胞中,一些癌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而一些抑癌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这提示上述三段短序列是C/EBPβ 3′UTR的肿瘤抑制功能所同时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7.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的3'非翻译区(3'UTR),是先前工作发现的一个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RNA调控元件.应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该3'UTR cDNA上的三段核苷酸同时缺失掉,将缺失突变体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并检测了该缺失突变体对SMMC-7721细胞系表型的影响,包括测定稳转细胞系的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裸小鼠成瘤性.研究发现,C/EBPβ 3'UTR中这三段短序列的同时缺失明显降低了3'UTR的肿瘤抑制活性,使受其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恶性显著增强.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和实时荧光RT-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回复对照细胞相比,缺失突变3'UTR稳定转染细胞中,一些癌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而一些抑癌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这提示上述三段短序列是C/EBPIB 3'UTR的肿瘤抑制功能所同时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8.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树叶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其结构为:(3S,5R,6S,7E,9R)-3,6-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1)、(5R)-4,5-二氢布卢门醇A(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4)、山柰甲黄素-3-O-β-D-葡萄糖苷(5)和环氧松柏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9.
通过RT-PCR从培养的HUVECs中扩增MOB2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转染NIH3T3细胞,经G418筛选,构建稳定表达细胞系,并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经RT-PCR扩增出734 bp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的DNA序列比对分析后,在NIH3T3细胞中表达。G418筛选后,细胞荧光信号较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的融合蛋白能够与抗MOB2的多抗结合。成功地扩增了HUVECs中的MOB2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真核表达与鉴定。  相似文献   
180.
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排卵技术研究雷公藤多甙(GTW)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和体外受精以及脏器等的影响,GTW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释放,影响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可降低体外受精率和超排卵的卵母细胞数量。GTW可以破坏卵母细胞成熟,降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能力,影响小鼠的正常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