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描述产于云南的白蚁科2新种:章凤马歪白蚁Malaysiocapritermes zhangfengersis sp.n.、江城瘤歪白蚁Mirocapritermes jiangchengersis sp.n。在读者讨论中,作者等认为,李桂祥等描述的中国马歪白蚁M.sinicus Li et Xiao应转移入华歪白蚁属Sinocapritermes Ping et Xu,新组合为中国华歪白蚁Si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筒箭毒制动的麻醉与清醒大鼠上进行。用银球电极记录刺激腓神经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观察其在窒息和窒息后恢复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窒息后P波振幅最先降低,N波次之,A波在P、N波消失时下降到前对照的80%左右。窒息3分钟时恢复通气后,按A、N、P波的顺序恢复到前对照水平。窒息及其恢复过程中,不同于A波的变化,N、 P相伴改变。麻醉与清醒状态下,上述变化规律相似。结果提示,有突触活动参与的N波,特别是P波对窒息最敏感,反映初级传入末梢活动的A波对窒息有相当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季倩  李兴玉  杨兵 《生物磁学》2009,(16):3041-3045,F0003
目的:建立一种磁荧光分离细胞的方法将CD34+细胞转化为DC。方法: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免疫免疫荧光标记、外磁场分离CD34+细胞,分别加入GM—CSF、IL-4和不同浓度黄芪多糖,诱导12—14天检测DC细胞数量和功能。结果:随黄芪多糖浓度的升高,DC细胞的百分率越大。结论:黄芪多糖可作为一种优良的诱导促进剂,联合使用GM-CSF和IL-4可将CD34+细胞转化成为DC。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根据编码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HRSV)核壳体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和磷蛋白(phosphoprotein,P)的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HRSV的HEp-2细胞中扩增获得n和p的基因片断,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获得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COS-7细胞,72h后再用Westernblot鉴定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N和pcDNA3.1( )/P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没有发生无义突变,利用蛋白印记方法也检测到了N和P的特异性条带。于是我们认为成功构建了含有HRSVN和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内能顺利表达。为进一步开展HRSV反向遗传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畜禽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物反应器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疫苗生产"车间"。与传统疫苗相比,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更安全、稳定、经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综述了转基因植物在畜禽疫苗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麻阳铜矿植被组成特征及优势种植物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麻阳铜矿的Cu矿脉地表露头区、废弃采坑口、矿洞塌陷区和Cu矿石矿渣散落区进行土壤和植被调查,旨在筛选潜在的金属型植物。结果表明,土壤总Cu含量和DTPA提取态Cu含量分别为3250和393mg·kg-1,而Zn、Pb和Cd含量相对较低。共计录到28科47属54种植物,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蓼科植物共27种。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酸模(Rumex acetosa)和地枇杷(Ficus tikoua)是上述生境中的优势植物,其地上部Cu含量分别为120、203和133mg·kg-1,生物富集系数介于0.01~0.1。表明,麻阳铜矿土壤高Cu含量是影响植物自然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3种优势植物可能以低积累或排异型的方式适应高Cu含量土壤,可以作为候选金属型地被植物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或绿化。  相似文献   
17.
白腐真菌分泌的锰过氧化物酶是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主要组分,对木质素解聚,纸浆和染料的脱色均有重要作用.利用裂褶菌F17在自行设计的通气托盘式反应器中,以松木屑、稻草及黄豆粉为混合营养基质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锰过氧化物酶.在自制通气托盘式反应器中,裂褶菌F17能够产生锰过氧化物酶,发酵96 h时,最高酶活力达到13.51 U/...  相似文献   
18.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宿主传感器,可识别入侵病原体所显示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PAMP是独立的免疫调节剂,且具有多种生化成分和特殊结构,逐渐被认为是许多现代疫苗的关键成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3激动剂是一种合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能够以与病毒感染相似的模式激活宿主免疫防御的多种通路。当与抗原适当混合时,TLR3激动剂可以用作PAMP-佐剂,以调节和优化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基于此,主要讨论了TLR3及其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以及TLR3激动剂在疫苗佐剂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动物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王进闯  张远彬 《生态学报》2010,30(21):5994-6000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长期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树木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2.2±0.2)℃处理65个月后,岷江冷杉幼苗基径、株高、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面积(SLA)均显著增加,比叶重(LMA)显著下降。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的茎、侧枝、叶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岷江冷杉幼苗的叶重比(LMR)下降、枝重比(SMR)增加、根重比(RMR)无显著变化。长期增温能显著促进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改变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叶片物质向茎转移,降低光合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