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远 期疗效欠佳,对于肢体严重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截肢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 ADSCs)作为再生医学用 于治疗下肢缺血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ADSCs 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2.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省凤阳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18种野生兽类和38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2科和7目16科;家畜及家禽共5种。红外相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拍摄率CR=11.15)、白鹇(Lophura nycthemera)(CR=2.63)、黑麂(M. crinifrons)(CR=1.03)、野猪(Sus scrofa)(CR=0.96)、猕猴(Macaca mulatta)(CR=0.59);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N)、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2、4、9种。调查中记录到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等15个物种为凤阳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凤阳山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3.
棕榈科植物应用广泛,对其展开原生资源调查,有助于对其进行更为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该研究经过野外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福建原生棕榈科资源为8属10种,其中鱼尾葵(Caryota maxima)为福建分布新记录。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呈全省分散分布,南部种类更加丰富,以漳州市为最多(有8种),其次是龙岩、福州(各有4种)。棕榈、毛鳞省藤在福建省各市均有分布,属福建省广分布种;大叶蒲葵、鱼尾葵、刺葵、变色山槟榔、白藤仅见漳州分布,属福建省狭分布种。福建原生棕榈科植物大部分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缘、山谷水沟旁等地,人为采伐利用或生境丧失是其导致濒危主要因素,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等是当前主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4.
报道江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3属6种,为袋果草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ms.、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 Bl.、齿爪齿唇兰Odontochilus poilanei (Gagnepain) Ormerod、广东齿唇兰Odontochilus guangdongensis S. C. Chen et al.、革叶茶藨子Ribes davidii Franch.和蒲桃叶冬青Ilex syzygiophylla C. J. Tseng ex S. K. Chen et Y. X. Feng,其中袋果草属Peracarpa Hook. f. et Thoms.、齿唇兰属Odontochilus Blume和对叶兰属Listera R. Br.为江西省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55.
正中南半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带雨林区之一,在这一片神秘的国土中有一个唯一的内陆国家,这就是老挝。老挝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全国领土的百分之七十被森林覆盖,环境十分怡人。老挝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雨季中,森林中的树、藤、草长得特别茂盛,老挝人笑称:插根筷子都能长成大树。而到了旱季,久旱无雨,大地干裂,万物生长似乎也停滞了。特别是旱季的最后一阶段,三、四两月,气候  相似文献   
156.
中国柑桔属(芸香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种橙 新种 图1 Citrus macrosperma T.C.Guo et Y.M.Ye,sp.nov.(Subgen.Papada). Species affinis C.ichangensi Swingle,a qua ramis juvenilibus petiolis ovariis et stylispubescentibus,floribus albis vel lacteis differt. Frutex sempervirens,3 m altus;ramuli juveniles virides,longitudinaliter angulati,  相似文献   
157.
昝虹  叶敏 《实验生物学报》1997,30(3):285-292
The heavy and light chain variable region genes of anti-tetanus toxoid (TT) antibody and the heavy chain Fd genes were amplified and cloned through RT-PCR from mouse hybridoma cells. The sequences of VH and VK were determined. Fd gene fragments were expressed in E. coli. The ELIS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ed Fd showed antigen binding activity but was nonspecific. Furthermore, through SOE and PCR techniques, the VH and VK gene fragments together with ScFv linker were assembled into 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gene fragment. While together with human heavy chain CH 1 gene fragment and Fab linker, they were assembled into chimeric Fab gene fragment. The two assembled gene fragments were separately inserted into phagemid pHEN 1, which was a fd-based vector containing gene 3 encoding the minor coat protein. In presence of helper phage M 13-VCS the anti-TT phage-ScFv or phage-Fab were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phage particles respectively. Results from phage-ELISA indicated that both phage antibodies were TT-specific.  相似文献   
158.
人溶菌酶工程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溶菌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最近发现它在癌症的继承性免疫治疗上也有作用。为使人溶菌酶达到工业化生产,我们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厂人溶菌酶基因,并构建了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工程菌株。为提高该工程菌人溶菌酶的表达水平,我们对影响该工程菌表达人溶菌酶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9.
为探讨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后,FACS分析表明其B7-1且和B7-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显示其对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树突细胞体外经放射线灭活的B16肿瘤细胞刺激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显著的CTL活性.使免疫小鼠对野生型B16肿瘤细胞的攻击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这种经瘤苗刺激的树突细胞导入GM-CSF基因后,体内可诱导更强的CTL活性,更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并且对肺转移荷瘤小鼠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使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60%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结果提示体外经瘤苗刺激、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可望成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0.
研究将对巨噬细胞双重功能均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GM-CSF的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再经肿瘤抗原致敏后通过静脉注射用于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的治疗.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转染后4h即可分泌较高水平的GM-CSF.转染后10d仍可有效表达;转染后16h左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也达最高水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荷瘤3d的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的GM-CSF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后第16天肺部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经治疗小鼠脾细胞经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GM-CSF基因转染及表达能有效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及效应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后其对转移性肿瘤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