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0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19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王指山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种类十分丰富,在1hm^2样地中共出现54个科,100个属的乔木树种177种,1337个个体。区系地理分析表明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成分占优,为89.0%,充分体现了五指山山地雨林的热带性质。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为:样地1Margalef指数17.822,Shannon-Wiener指数5.621,均匀度0.823,Simpson指数0.050,均匀度6.775,表明五指  相似文献   
972.
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花粉流潜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居群中对小毛茛传粉机制与距离作了观测,并对开花后花粉萌发能力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是:该种兼具虫媒或风媒传粉机制,以虫媒传粉为主;传粉距离多数局限于2m以内,但不排除远距离传粉的可能性;体外萌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花第一天甚低,开花后24h达到最高值。作者推测,小毛茛花粉以近距离散布为主,但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  相似文献   
973.
广西植物二新种和一个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赛春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9,19(4):341-343
报道了在进行华南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 在广西发现的2 个广西植物新种和1 个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974.
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郑艳  王洋  周海滨  徐如松  李阿山  张定成   《广西植物》1999,19(3):263-266+294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安徽省黄精属9种植物的叶表皮;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及气孔外拱盖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黄精属植物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属只有2个保卫细胞而无任何副卫细胞的单子叶植物气孔器类型。气孔的某些特征,如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分布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角质层及蜡质纹饰等在种间差异不大,可作种间区别的次级特征用。  相似文献   
975.
鳖,蛙及鲢免疫组织中两种不同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中华鳖( Trionyx sinesis Wiegmann) 、美国青蛙(Rana grylio stejneger)及鲢( Hypo phthaI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材料,采用醋酸萘酯酶(Acid α-Naphtyl Acetate Esterase,ANAE)染色及植物凝集素荧光(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Phytohaemagglutinin,FITC-PHA)受体标记的方法,对被标记阳性淋巴细胞在上述水产动物不同免疫组织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76.
芋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魁芋和多子芋腋芽、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分析了主球茎顶芽和不同发育期腋芽中蛋白质的组成。结果表明,魁芋每一叶轮上腋芽数目为1;多子芋为3或3个以上,其中一个体积较大。魁芋侧球茎发育初期伸长的速度大于增粗,首先形成圆柱型,然后顶端膨大形成体积很小的侧球茎。多子芽腋芽伸的同时茎部明显变粗,首先形成圆锥型,然后发育成品种特有的形状。根据发育进程将腋芽发育分成AB1-AB9个时期,将主球茎  相似文献   
977.
关于新疆的粘菌,过去仅知8种,且无一为绒泡菌。本文第一作者于1994年在新疆进行了粘菌资源调查,在随后的研究中共明确了50多个种,有10种为绒泡菌,其中的几个种,如垂头绒泡菌Physarumnutans(Bull.)Pers.是常见和广布的,但也有几种是特殊的和稀有的。本文报告了5种绒泡菌: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 S.L.Chen,Y.LietH.Z.Li和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 etH.Z.Li是新种,黄白绒泡菌P.albescensEllisexT.Macbr.和团聚绒泡菌P.conglomeratum(Fr.)Rostaf.是中国新记录种,已知种黄绿绒泡菌P.virescensDitmar显然少见,国内此前仅知分布于福建。橙红绒泡菌P.aurantiacumS.L.Chen,Y.LietH.Z.Li的孢丝近似钙丝菌状,由或大或小的石灰结将许多细短的孢丝线联成致密的白色网体,这使其被归入绒泡菌属,并与同属其它种相区分;侧扁绒泡菌P.loratumS.L.Chen,Y.LietH.Z.Li的联囊体虽发达而侧扁,但顶部无预成开裂线,在相似种中也易识别。本文对这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978.
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可分泌具有诱抗作用的激发蛋白(α-elicihn),根据α-elicitin第24~30和56~63位保守区氨基酸推导的寡核苷酸引物序列,对苎麻疫霉基因组DNA进行特异PCR扩增反应,发现其扩增的DNA片段大于预计的片段。回收纯化的特异扩增DNA,并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特异扩增的elicihn基因亚克隆DNA为570hp,大于预计的117bp。在特异片段中,存在3个内含子将基因断裂成4个阅读框架,即ORF1、ORF2、ORF3和ORF4,其中ORF1和ORF4含有与引物相同的序列,但与其它序列与已克隆的elicihn基因无同源性。因此,芒麻疫霉基因组中的elicitin基因可能存在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979.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命名为温特曲霉HD1(aspergilluswentiiWehmerHD1).该菌对氧蒽类染料虎红具有很强的脱色能力。温度在28~40℃之间,HD1对虎红的脱色率为93~99%,最适脱色温度为33℃;pH值在4.0~8.0之间,其脱色率为89.3~98.8%,最适脱色pH值为6.0。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接种量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该菌对虎红的脱色酶为组成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染料的加入能改变脱色酶在胞内外的分配比例,加速胞内脱色酶的合成。虎红脱色产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可见光区544.8nm处的吸收峰完全消失,而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则减弱、移位、消失(244~277nm)或稍有增加(242nm以下)。  相似文献   
980.
银杏大孢子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