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分离芜菁叶片原生质体,建立蛋白质在芜菁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以津田芜菁成叶为试材,酶解分离原生质体;通过PEG介导的转化,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原生质体中,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原生质体中GFP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出大量的津田芜菁原生质体,并获得了较高的转化效率,GFP在整个原生质体中都有表达。结论:建立了津田芜菁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芸苔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SCR配体是由花粉粒产生的,被柱头乳突细胞SRK受体识别后,进行细胞内信号转导。这对受体-配体是两个由S位点编码的且高度多态的蛋白质,它们决定着自交不亲和反应。配体是位于花粉粒表面的一个小的胞被蛋白,由SCR基因编码;受体是位于柱头乳突细胞原生质膜上的跨膜的蛋白质激酶,由SRK基因编码。在自交授粉过程中,配体SCR和受体SRK的相互作用激活了受体SRK,被激活的SRK通过其下游组分ARC1介导底物的泛肽化,然后泛肽化的底物在蛋白酶体/CSN中被降解,从而导致了自交不亲和性反应。这些降解的底物可能是促进花粉水合、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雌蕊亲和因子。主要针对芸苔属自交不亲和细胞信号转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富含多糖草莓果实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草莓果实为模式实验材料,将Chomczynski提出的常规RNA提取方法与Kenneth等提出的改进方法相结合,并做了进一步改进,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从富舍多糖的植物材料中提取总RNA的方法。先利用冷的丙酮去除色素类物质,再利用乙二醇丁醚去除多糖,从而有效克服了从富含色素和多糖娄物质的植物材料中提取RNA的困难;获取的RNA样品在纯度和浓度上都可以满足PCR及Nor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在拟南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研究中。拟南芥是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模式植物,通过对其基因结构及功能的详尽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遗传上更为复杂的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本综述了基因芯片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细胞中MAPK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UV—A处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块根24h后提取总RNA,再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BrPAL1和BrPAL2基因的结果表明,BrPAL1和BrPAL2的开放读码框为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BrPAL1和BrPAL2与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同源性达99%,第61~559的肽段具有PAL结构域。BrPAL1和BrPAL2的核苷酸序列在9个位置上存在差异,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在3个位置上有差异。BrPAL1和BrPAL2基因有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UV—A可以诱导BrPAL1和BrPAL2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与处理时间呈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识别的角度概述芸苔属植物自交不亲和信号的产生和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T-DNA插入突变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DNA插入突变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植物基因功能分析,是分离新基因、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工具。我们简单介绍了T-DNA插入突变的原理,详细论述了3种T-DNA插入突变载体的应用,并综述了利用T-DNA插入突变克隆新基因的方法,同时指出了T-DNA插入突变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濒危松科植物。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银杉人工菌根诱导技术。通过将银杉种子播种于琼脂培养基7 d后,切除1/5~1/3的 种皮以及胚乳,从而使银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0%以上;同时筛选出既适合外生菌根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平铺扩展生长的要求,又能满足银杉幼苗生长的培养基 RM, 使银杉的侧根能最大程度地与菌丝接触,确保了菌根的诱导率;通过紫外线照射加70%酒精 或0.05%NaOCl的表面消毒的双重处理,使不能高压灭菌的容器达到表面消毒效果,同时验证了用该灭菌法既能达到完全的灭菌效果又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银杉小苗的菌根形成率达到87.5%。该方法对于银杉的菌根学研究以及其它基础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沉默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并对一些与基因沉默相关的因如miRNA、阿格蛋(Argo-naute protein)和PolIV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