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报道了近年在香港再发现的两个属-黄腺蕨属(叉蕨科)和网藤蕨属(藤蕨科),并对港产的黄腺蕨、有盖黄腺蕨和网藤蕨的标本和文献进行整理,及对国产的相近种类作分类处理,把钩形黄腺羽蕨和广西黄腺羽蕨归并于黄腺蕨中。此外,亦对网藤蕨进行了长期观察,证实了Holtum关于该种的叶轴顶端的形态修正。黄腺蕨属和网藤蕨属在香港的再发现,对华南蕨植物地理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这两属在本地均为罕见之种类,故可考虑到入得法珍稀蕨类名单之内。  相似文献   
72.
在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研究了在指数生长期的末期加入真菌诱导子(尖孢镰刀菌的胞壁组分粗提物)对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能在短期内激发细胞的防御性应答反应而产生氧迸发,细胞的氧化还原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培养基发生碱化现象,表征酶含量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SOD、POD、CAT的活力出现波动性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同时,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体系中产次生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酶PAL的活力得到提高,紫杉醇的合成被加强,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对照组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73.
本实验利用Solt-Farber顺序诱发大鼠肝癌,观察肝组织中GST活性及GST-P含量在化学诱癌中的变化,并观察性激素对大鼠化学诱发肝癌的早期病变中GST-P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GST活性或GST-P的含量,在诱癌至第三周开始升高,第五周升至最高。利用此模式,选择诱癌至第五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处理后肝组织中GST-P的表达。发现睾丸假切除的雄性大鼠经化学诱癌后,肝中有高的GST-P表达,睾丸假切除的雄性大鼠诱癌合并雌二醇处理,明显降低肝组织GST-P阳性灶的面积和数量;合并睾丸酮处理,虽减少GST-P阳性灶的面积,但其数量略有升高。与睾丸假切除后诱癌的雄性大鼠相比,切除睾丸的大鼠经诱癌,有更低的GST-P阳性灶的面积;睾丸切除合并雌二醇处理,GST-P阳性灶的面积进一步降低。与仅化学诱癌的卵巢假切除雌性大鼠比,卵巢切除鼠诱癌后,GST-P阳性灶的面积稍有增加;对卵巢切除合用睾丸酮的大鼠诱癌,阳性灶的面积进一部增加。无论性腺切除与否,雄性大鼠比雌性大鼠有更高的GST-P表达。这些结果提示雌激素可抑制而雄激素则可促进化学诱癌大鼠肝中GST-P的表达。这一结果可能与临床上男性较女性易患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74.
黑松(Pinus thunbergii),又名白苔松、白芽松,原产日本及朝鲜,1914年至1921年间在 山东省青岛市首先引入我国,现已分布我国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江苏等省,浙江和台湾 也曾引种造林,是沙质海岸的主要防护树种。黑松系乔木,沿海前沿也可匍匐状小乔木生长,原产地可高达40余米、胸径2米。树皮暗 灰色至黑褐色,龟甲状块裂,一年生枝淡黄褐色,较粗壮无毛;冬芽圆形至卵圆形,先端钝 ,芽鳞白色至灰白色;针叶二针一束,长6—12厘米,径约1.5毫米,较粗硬;树脂道6—12,中生;球果圆锥状卵形至圆卵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具短…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脏动脉瘤患者23例,包括脾动脉瘤13例,肝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瘤4例,肾动脉瘤1例。其中,9例行远近端动脉栓塞术,4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瘤体内填塞,3例采用弹簧圈瘤体内填塞加瘤体内注胶栓塞术,4例行弹簧圈瘤体内栓塞术,2例行分支动脉颗粒栓塞术,1例行单纯注胶栓塞术。术后1月、3月、6月行超声、CTA或血管造影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栓塞治疗后造影示动脉瘤体和/或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体内无明显对比剂显影,脾动脉瘤栓塞患者有3例出现发热,脾区疼痛等脾梗塞症状,未见栓塞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均停止。术后随访3~48个月,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复发或增大,支架置入者,支架内及分支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栓塞是一种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凋落物分解是连接生态系统地上、地下过程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速率,但到目前为止对凋落物分解在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受放牧以及外源资源补给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对照、轻牧、中牧和重牧)短花针茅草原群落进行添加氮素(10.0 g N m~(-2) a~(-1))和增水(108 mm/a)处理,探讨群落水平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不同强度放牧历史对群落凋落物分解影响极显著(P0.0001)。凋落物前期分解(135 d)过程中,凋落物初始C∶N比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常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凋落物可降解性在凋落物前期分解中起主要作用。轻度放牧影响下凋落物分解速度最快,这与该条件下凋落物C∶N比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有关,说明适度放牧不仅有利于群落维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当凋落物分解更长时间(870 d)后,对照区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低于放牧处理样地,但凋落物初始C∶N比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长期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分解环境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成正相关关系,与群落盖度呈极显著(P0.001)负相关关系。添加氮素显著(P0.05)降低凋落物分解速度,但对凋落物氮含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加水未影响凋落物质量及凋落物分解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前期分解受凋落物质量影响,但较长时间凋落物分解则与分解过程中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有关。  相似文献   
77.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草原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步甲科、金龟科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优势类群,埋葬甲科、芫菁科、拟步甲科和花金龟科为常见类群。(2)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维持更多的捕食性甲虫;对照和轻度放牧样地可维持更多的腐食性甲虫。(3)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群落优势度为对照、中度、重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各甲虫类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出现时间、高峰期均不同。(4)对照、轻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中度放牧样地存在相似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稀有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对照样地存在相似性。(5)甲虫群落个体数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盖度、植物平均高度、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荒漠草原甲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陶维东  陶晓丽  孙弘进 《生物磁学》2011,(6):1165-1169,1183
当物体迫近观察者或观察者迫近物体时,观察者(人或动物)利用何种视觉线索成功地实现躲避行为或截取行为?已有研究显示物体在观察者视网膜上视像均匀扩大的速率(Tau线索)可直接为人或动物提供即将碰撞时间信息,从而使得观察者可以直接指挥肢体,做出反应。本综述从行为学和认知神经基础上总结了支持Tau线索的证据,并对今后关于即将碰撞时间估计视觉线索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检测167例PU患者Hp阳性率,使用胃镜观察溃疡形态、大小和部位。结果:167例PU患者Hp阳性检出率为87.43%,胃溃直径大于1.5 cm者与,胃溃直径小于0.5cm,溃疡处于活动期者与愈合期和瘢痕期者,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溃疡患者病情越重,Hp感染程度越高,但Hp阳性溃疡并不加重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0.
干旱胁迫对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大70(抗旱型)和晋豆26(敏感型)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鼓粒期设置充分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程度加剧,2个品种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株质量、株高、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降低;根长和根质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减少;根冠比随干旱程度加剧而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抗旱型品种晋大70根冠比的增幅达到135.7%,大于敏感型品种晋豆26根冠比的增幅(116.7%),晋大70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69.3%和85.5%,均优于晋豆26,晋大70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67.9%和77.9%,降幅均小于晋豆26,晋大70的收获指数的降幅为43.8%,小于晋豆26 (78.8%).不同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株质量、株高、根长、根质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根冠比与根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