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祁诚进  刘贤铭 《昆虫知识》1999,36(5):288-292
无忧花茸毒蛾(Dasychira horsfieldi Saunders)在山东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幼虫6~7龄,一生可食泡桐叶片1~2.6片(250-650cm~2)。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10~22天;幼虫25~50天;蛹8~15天(越冬蛹160-180天)。其生长发育受寄主植物,空气温、湿度的影响,种群数量的消长则受天敌、降雨和冬季低温的制约。防治可采用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内吸农药,既不伤害天敌,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2.
水分与氮素作为干旱和半干旱草原生产力的共同限制性因子在退化草原的生态快速修复过程中备受关注。以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围封模拟放牧利用实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通过分析历史放牧强度与年份对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添加氮素和水分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生物量的作用,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生产力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荒漠草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显示,降雨量与放牧强度决定着短花针茅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氮素和水分添加可分别提升11%-29%和12%-32%的群落地上生物量,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对氮素与水分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多年生丛生禾草对氮素和水分添加响应最敏感。氮素与水分添加可显著提高多年生丛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但与自然降水量相关。氮素添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正常降雨和稍旱年份作用显著,而水分添加在干旱年份作用显著。在正常降雨年份,以半灌木植物为优势种的轻度放牧背景以添加水分对提升生产力最宜,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半灌木为共优种的中度放牧背景和以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优势种的重度放牧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在干旱年份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均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我们的结果表明了养分与资源的改善有利于退化短花针茅草原的快速恢复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3.
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起始环节,涉及多种机制,氧化应激被认为其中关键的环节,但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内质网及线粒体是参与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关键细胞器,探讨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对于阐明糖尿病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山西不同生态型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苗期低温胁迫的应答表现, 寻求大豆苗期耐低温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选取了山西普遍种植的‘晋大53’、‘晋大70’和‘晋豆24’ 3个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 在苗期将材料分别置于14、17和20 ℃人工气候箱中, 保持昼夜恒温, 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品种光合与产量性状值, 用基因型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GGE)双标图分析各性状对品种的效应及性状间的相关性,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苗期耐低温性。结果显示: 低温胁迫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苗期延长1-12天; 苗期光合性状值均下降, 其中, 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最明显; 产量性状值均呈下降趋势, 单株生物量和单株荚数下降最明显; 各项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对低温的应答效应不同, 且性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可作为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品种‘晋大70’的耐低温性最佳。  相似文献   
35.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 mg/L时,pH 7.5,培养温度36℃,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 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 h去除率为78.02%.  相似文献   
36.
NaCl胁迫下不同番茄品种萌芽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耐盐性进行筛选,对39个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度下胚轴长度等耐盐性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各番茄品种萌芽期的鲜重及干重百分率等.39个番茄品种中,表现最好的是LA2711和贵妃,在100 mmol L-1的NaCl盐溶液胁迫下两者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以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等各项生理指标都明显强于其他的番茄品种,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也有较突出的表现,番茄大红合作903、湘蔬一号(早抗一号)、红玉、东农709、中杂102、中杂8号、中粉王98-20、强丰、丽春、羞女、绿金蓝樱桃番茄为较耐盐的番茄品种.湘蔬六号(C90-6)、冀番系列番茄、金棚三号、早丰番茄、西安早红、佳粉15号、红秀霞光(东农711)、月光(东农708)、红霞、欧宝(美国红)、中杂105、日本樱桃番茄、粉红帅一号、白果强丰、东方红一号、毛粉802为耐盐力弱的番茄品种,其它品种为最不耐盐的品种.不同番茄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在番茄种子萌芽期可对其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的生物学与生理学特性进行了报道。研究发现:中华羊茅内生真菌能在10-30℃生长,5℃和35℃几乎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25℃;适宜的pH是7-9;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利用能力最好的分别是甘露醇和酵母浸液;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产孢特性存在差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水琼脂(WA)和海水营养琼脂(SNA)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但WA和SNA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对君药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的黄芪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黄芪甲苷在0.0236mg/ml~0.236m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02%(n=6),RSD为1.02%.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控制活血蛭龙通瘀胶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区6种野鸭越冬行为和觅食策略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6种野鸭最多的4种行为均为取食、休息、修整和运动.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针尾鸭(Anas a...  相似文献   
40.
灌丛化草原的形成机制和群落结构与功能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植物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是研究植物种群相互作用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灌丛化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类型。该文选择分布在鄂尔多斯市的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灌丛化草原为研究对象,布设一个64 m×64 m的样方,采用"三线定位法"确定样方中灌木的空间位置,用点格局的方法分析灌木空间分布格局与种内关联。结果显示:(1)毛刺锦鸡儿种群为增长型种群,成熟毛刺锦鸡儿个体在半径<3.7 m的范围内为均匀分布,范围增大则呈随机分布;毛刺锦鸡儿幼年个体在0.3–20.4 m之间为聚集分布,其他范围表现为随机分布;死亡个体在0.7–1.4 m范围为聚集分布,其他范围则随机分布。(2)毛刺锦鸡儿存活个体对死亡个体在0–9.9 m范围内为不明显的正相互作用,其他范围无相关关系;成熟个体对幼年个体在<2.2 m范围表现为负相互作用,在>2.2 m范围表现为不相关。研究显示,毛刺锦鸡儿灌丛化草原不同发育阶段的毛刺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的,并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在干旱区采用毛刺锦鸡儿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重建,灌木间的株行距以4 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