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胡杨枝芽生长特征及其展叶物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亚琼  冯梅  李志军 《生态学报》2015,35(4):1198-1207
以5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个体为研究对象,观测记录了枝芽展叶物候、枝芽生长特征和叶形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个体以及同一个体树冠的不同层次,其枝芽生长及其展叶物候期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冠层次的增高(由基向顶),当年新生枝条长度、枝条叶片数和叶形指数逐渐减小,但叶面积和叶片干重逐渐增大。5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个体均表现出展叶物候始于树冠顶层,依次向下结束于树冠基部;展叶物候期共性表现在枝芽萌动期均在4月上旬,起始展叶期集中在4月中旬,展叶终期则在5月上旬到下旬;树龄较大的个体其枝芽萌动期、起始展叶期、展叶终期较树龄较小的个体早;其枝芽萌动期到展叶终期的时间进程较树龄较小的个体短;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枝芽萌动期出现的时间较为离散,起始展叶期和展叶终期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相关分析表明,出叶周期与枝条长度、枝条叶片数量和叶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和叶片干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石榴种皮木质素合成相关转录因子基因PgMYB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探讨石榴(Punica granatum L.)籽粒硬度产生机理及转录因子基因PgMYB在石榴种皮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石榴品种籽粒硬度及种皮总木质素含量并分析两者关系,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红玉石籽’石榴的1个MYB转录因子基因(PgMYB),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gMY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石榴籽粒硬度与种皮总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6。(2)PgMYB基因cDNA全长1 088bp,开放阅读框921bp,编码蛋白由306个氨基酸组成,N端具有2个MYB DNA结合结构域,是植物中一个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同源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银合欢的MYB1和拟南芥的MYB4一致性分别高达89%和84%。(3)在不同籽粒硬度石榴品种中PgMYB的表达与籽粒硬度和种皮总木质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在石榴各个发育时期中,PgMYB表达与种皮总木质素含量同样呈负相关关系。推测该基因可能抑制石榴种皮总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采用AdEasy重组腺病毒系统构建重组腺病毒Ad-HIF1α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高保真PCR从EST克隆中扩增HIF1α基因编码区,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Xba I对PCR片段限制性酶切,用T4 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至同样经BamH I和Xba I限制性酶切的穿梭载体pAdtrace-TO4,构建穿梭载体pAdtrace-HIF1α;将pAdtrace-HIF1α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IF1α;pAd-HIF1α经Pac I酶切后转染至E1表达包装细胞系HEK293中进行HIF1α基因表达腺病毒包装,重复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获得高滴度Ad-HIF1α;感染干细胞株C3H10T1/2,通过荧光蛋白的表达了解其感染效率,并应用PCR及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并通过检测下游靶基因VEGF的表达,了解该载体表达的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IF1α,经PCR及酶切分析验证构建正确;在HEK293中进行HIF1α基因表达腺病毒包装,经反复冻融4次使细胞裂解,获得高滴度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表达,观察到Ad-HIF1α能够高效感染C3H10T1/2细胞,并通过PCR证实了HIF1α在C3H10T1/2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高表达;在感染Ad-HIF1α的C3H10T1/2细胞中,HIF-1α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应用AdEasy重组腺病毒系统成功构建Ad-HIF1α,并证实其具有生物活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5.
魏圆慧  梁文召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2021,41(13):5368-5376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自我调控能力。以塔里木干旱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自然生长状况下胡杨叶功能性状对地下水埋深(GWD)的响应及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揭示胡杨对极端干旱荒漠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胡杨7个叶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程度不同(9.20%-40.02%),叶面积(LA)变异程度最大,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叶片含水量(LWC)变异程度较低,GWD梯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分化变异特征。叶性状在不同GWD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GWD呈极显著相关(P<0.01)。比叶面积(SLA)、LA、LWC与叶干重(LD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LDM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LDMC与LT、LTD,LWC与LA、S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胡杨通过叶性状间的相互调节与权衡来适应干旱荒漠环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A、LT对GWD变化最敏感,可间接借助这2个性状来预测干旱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变化。随GWD降低,胡杨SLA、LA、LDM、LWC减小,而LT、LTD、LDMC增大,其由高生长速率、资源利用能力的开拓型策略转变为以增强自身养分储存、防御能力的保守型策略,拓宽了生态幅和增强其在干旱逆境的适合度。可见,极端干旱荒漠区胡杨形成了小的LA、SLA、LDM,大的LT、LDMC、LTD等一系列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储存养分和增强耐旱能力的干旱性状组合,这可能是其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16.
为解释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机理, 本文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2个不同生境(沙地、河漫滩) 4 ha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 基于两样地物种调查数据, 采用统计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对数正态模型、泊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生态位模型(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断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Volkov模型)拟合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 并用K-S检验与赤池信息准则(AIC)筛选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1)随生境恶化(土壤水分降低), 植物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变化减小, 群落物种多样性、多度和群落盖度降低, 常见种数减少。(2)选用的3类模型均可拟合荒漠河岸林不同生境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统计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生态位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对远离河岸的干旱沙地生境拟合效果最好; 对数正态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对洪水漫溢的河漫滩生境拟合效果最优; 中性理论模型与统计模型无显著差异。初步推断中性过程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模型拟合结果只能作为推断群落构建过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调查与分析遂宁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治的遂宁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7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治疗,记录术后LUTS发生情况,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172例患者中,术后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评分为5.67±0.13分,其中储尿期症状评分3.01±0.11分,排尿期症状评分为1.76±0.22分,排尿后症状评分0.89±0.14分,发生LUTS 18例(LUTS组),发生率为10.5%。LUTS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非LUTS组(P<0.05);LUTS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前列腺体积与非LUTS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前列腺体积都与LUTS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前列腺体积都为导致LUTS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遂宁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LUTS的发生比较常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前列腺体积都为导致LUTS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低氧暴露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分解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但该过程中相关调控通路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拟通过蛋白质相对积累量来研究合成和分解通路的变化。将骨骼肌细胞置于低氧环境中培养,分别在0 h、6 h、12 h和24 h收集细胞,并进行检测。免疫荧光观察肌球蛋白(myosin),翻译表面感应检测蛋白质合成,Western印迹法测试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ERK1/2、p-ERK1/2、mTOR、p-mTOR、4E-BP1、p-4E-BP1)、蛋白质分解相关基因(泛素、FoxO1、p-FoxO1、MuRF1和Atrogin-1)表达量。结果发现,随着低氧干预时间延长,肌纤维直径和骨骼肌细胞中蛋白质相对积累量随时间逐渐减小(P<0.01)。与0 h相比,6 h p-4E-BP1/4E-BP1和Atrogin-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p-mTOR表达显著高于0 h(P<0.01);6 h和24 h p-mTOR/mTOR的比值显著大于0 h(P<0.05),而p-FoxO1/FoxO1的比值随时间逐渐减小(P<0.01)。上述结果表明,低氧干预能够使骨骼肌细胞直径减少、骨骼肌细胞蛋白质积累减少,并且低氧打破骨骼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可能是通过调节mTOR/4E-BP1通路活性和FoxO1/Atrogin-1通路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9.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枸杞产地溯源的方法,对西北地区24个产区枸杞的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枸杞的吸湿率受品种、树龄和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上浮率不受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和树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均有差异,产自固原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分别为1.47%,显著低于除靖远、玉门、武威外的其他地区(P<0.05),而产自瓜州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2.87%)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产自乌拉特前旗、惠农、靖远、中宁的枸杞干果上浮率分别高达95.56%、95.00%、94.44%、93.29%,显著高于产自共和、格尔木、武威、尉犁、精河、瓜州、阿尔泰地区的(分别为76.67%、73.89%、73.13%、71.67%、67.67%、66.39%、65.00%)(P<0.05)。PCA分析表明,同一产区的枸杞分布集中,产自瓜州、固原和武威等地区的枸杞能与大部分地区区分。因此,吸湿率和上浮率可应用于枸杞的产地检测。  相似文献   
120.
杨万富  龚旭初 《蛇志》2013,25(1):63-64
2010年7月我院收治1例蝮蛇咬伤导致肢体局部严重感染坏死的患者,经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后,择期行自体网状植皮术,创面愈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农民,左足被蝮蛇咬伤10天。患者曾在当地私人诊所治疗,给予抗炎、药物外敷后包扎,致局部感染坏死,范围逐渐扩大,大片皮肤坏疽剥脱。治疗天病情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