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31.
232.
鄂西泥盆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0年侯德封、赵家骧诸氏在四川东南部酉阳县水车坪附近发现泥盆纪化石,当时邻近地方都未曾发现泥盆纪地层,四川东南部泥盆纪海侵的方向,无法断定。1947年高振西、楚旭春、李毓英诸氏在湖北武昌的蛇山及胭脂巷一带采得海相泥盆纪化石,其海侵方向亦未能确定。至於湖北西部是否有泥盆纪地层存在,为一般地质工作者一向所注意的问题。1950年李捷、谭彭二氏调查鄂西地质时,根据岩石性质,认为谢家荣、刘季辰二氏所命名的写经寺含铁  相似文献   
233.
笔石枝(或简称枝stipe)的分枝有正分(dichotomous branching)和侧分(lateral branching)两种方式。正分枝是一个枝分成对称的两个枝,这两个枝和原来枝间所成的角度相等;侧分枝是分成的两个枝中,有一枝沿着原来枝的方向前进,等於原来枝的延长,另一枝则向不同的方向伸出。在正分枝的笔石里,各枝的地位相等;而在侧分枝的笔石里,则有主枝和侧枝的区别。  相似文献   
234.
辽东太子河流域笔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引言1950年太子河地质调查队(包括本所的王钰、卢衍豪、杨敬之、盛金章及笔者和东北地质调查所的唐绍武、姜春潮、周畏龄等同志)在辽东省太子河流域寒武奥层里,找到很多笔石。由於本区下古生代地层的时代问题尚未解决,笔石的发现,自陶纪地然有其价值。此等笔石大多和三叶虫、腕足类、介虫类共生;以“树笔石”为主,大部是新种,仅有少数可以和已知之种属相比拟。除了一些类似笔石的化石不计外,据初步鉴定结果,共12属30种。依据这些笔石在地层上的分布情形,划分了  相似文献   
235.
本文所讨论的材料是卢衍豪、侯佑堂、张日东、刘第墉诸先生和笔者于1954年夏在浙江西部江山县黄泥岗新路亭附近的胡乐页岩中采得的(野外化石号码CB2),共有12个标本,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兹取名为“美丽娇笔石”(Abrograptus formosus gen.et sp.nov.),同这种新笔石共生的其他笔石有Didymograptus superstes Lapworth,Nemagraptus gracilis  相似文献   
23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大力增加大豆和甜菜的生产有着迫切的需要,而近年来仅就这两种作物的苗期害虫几次大发生的材料,足够说明这些害虫的为害,已经成为一个阻碍着大豆和甜菜增产的重要原因。单从大豆蚜的为害,根据吉林省1955年的不完全统计,就有45万公顷受害,重者减产50%以上。其他如黑绒金龟子等苗期害虫,每年亦在不同地区因为  相似文献   
237.
一般说来,海百合的地质历程比较长,地理分布常常集中,地层的价值不大。但是,也有地质历程较短,地理分布很广的,豆海百合(Pisocrinus)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一属。豆海百合是此较原始的海百合,属於单环移目(Monocyclica Inadunata)的豆海百合科(Pisocrinidae)。蕚(calyx)的体积大小如豆,因而得名。通常保存为化石的,也以蕚部(dorsal cup)为主,具有冠茎的完整标本,甚为少见。蕚部为5个底板(basals),五全辐板(radials)和一个辐肛板(radianal)所组成。各个底板的体积大小不等,形状不同;各个辐板的体积也不相等,形状也不相同;此乃豆海百合的特徵。与豆海百合最相接近的是三海百合(Triacrinus)。三海百合仅有3个底板,其他性质和豆海百合相似。豆海百合是志留纪的产物,而三海百合则限於泥盆纪。三海百合显然是从豆海百合由於底板的膠结演变而成的。自从1858年De Koninck 创立豆海百合一属名以来,据笔者所知,此属已有  相似文献   
238.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结合我国草原的发展现状,提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草产业将生物链变为效益链和就业链。强调发展草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CXC亚家族趋化因子(CXCL)13、CXCL16水平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92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宫颈癌组),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CIN 组,48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和CIN组组织中增殖基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 mRNA、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OPN、CXCL13、CXCL16和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和对照组 (P<0.05)。宫颈癌组病灶中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与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患者39例,复发率为42.39%(39/92)。复发与未复发组患者在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IGO分期Ⅱ期、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血清OPN≥3.65 ng/mL、血清CXCL13≥191.63 pg/mL、血清CXCL16≥119.46 pg/mL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与宫颈癌增殖基因表达呈正相关,血清OPN、CXCL13、CXCL16高表达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0.
以果渣发酵生产黄腐酸可实现农业有机固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腐植酸样品中分离获得4株耐高温菌,以果渣为基质发酵生产黄腐酸,通过测定黄腐酸产量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从中筛选出2株能够较好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黄腐酸生产菌株BFA02和BFA03,其黄腐酸产量分别为43.67、59.35 g/kg。经16S rDNA分类鉴定,初步确认BFA0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FA03为地衣芽孢杆菌。选择季也蒙酵母、长枝木霉分别与BFA02、BFA03复配发酵生产黄腐酸。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发酵生产黄腐酸产量高于单菌发酵。其中,由BFA02、BFA03和长枝木霉组成的复合菌剂3实验组黄腐酸产量最高,达到103.19 g/kg,较BFA02、BFA03单菌发酵分别提高了136%和74%,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6.25%、39.49%、37.5%,均高于单菌发酵。黄腐酸生产菌株与长枝木霉复配,能够有效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提高黄腐酸产量,在果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