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进的阴茎电刺激采精法,用脱脂棉和铝箔作为电极,以避免直接用金属电极可能对阴茎的损伤,并运用这一方法对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thibetana)和熊猴(M.assamensis)进行了电刺激采精及其精液特征研究。电刺激采精模式为连续刺激和间断刺激方式。在采精过程中没有发生阴茎损伤。对初次接受电刺激采精的动物以间断刺激模式效果较好。猕猴、藏酋猴和熊猴的射精体  相似文献   
32.
传统观念认为GSPD组合始于中二叠世孔谷期,据新疆等地资料证实此类组合的出现要早得多。准噶尔盆地在Profosulinella-Pseudostaffella带之下和相当层位的晚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存在两个孢粉组合,即(1)早巴什基尔期巴塔玛依内山组的Remysporites^*uaricus-Striatole-bachittes junggarensis组合(Pro-GSPD)和(2)中晚巴什基尔  相似文献   
33.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h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l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一分子量为37kDa的融合蛋白(P37),后者占菌体总蛋白的22%以上,并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经对纯化后表达蛋白的ELlSA检测,证明它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和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识别。研究结果揭示,重组蛋白P37对于研制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免疫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日本京都举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国际讨论会现代人起源问题长期为人们所关注.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威尔逊和他的两位学生堪恩和斯通金发表论文,根据他们对现代人线粒体DNA的研究,认为所有现代人都可追溯到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一位妇女.这就是“夏娃...  相似文献   
35.
基因重排分析在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改良DNA提取方法。从30例淋巴生性病变石蜡包埋组织获得的DNA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适于PCR扩增Ig重链箕因重排分析;约1/3病例提出高分子量DNA,可用于DNA印迹杂交。因此,石蜡包埋组织同样可为某些疾患,如淋巴瘤凝难和罕见病例的回顾性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基因诊断的DNA来源。  相似文献   
36.
 人红细胞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黄长晖,朱忠勇,唐玉钗(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实验科,福州350001)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Cytb5R,E.C.1.6.2.2.)是红细胞内催化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37.
大鼠脚内核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唯  房家智 《生理学报》1993,45(2):190-195
本实验应用核团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利多卡因,bieuculline,GABA以及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等手段观察脚内核的镇痛作用,向双侧脚内核注射25 100nmol的L谷氨酸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这个作用可为缰核内注射2 利多卡因0.5mol或0.2 bieuculline0.5mol所阻断,反之,向缰核内注射200nmolGABA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上述实验表明,参与痛觉调制,脚内核缰核的GABA能纤维参与了脚内核的痛觉调制活动。  相似文献   
38.
王乐  朱求安  张江  刘佳  朱超凡  瞿莉莎 《生态学报》2023,43(8):3103-3115
黄河流域横跨3个气候带,是全球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下垫面导致其碳-水循环过程较为复杂。研究黄河流域碳水循环不仅是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气候变化条件下双碳目标的关键。水分利用效率(WUE)作为表征碳水过程的重要指标,可用于反映生态系统碳水耦合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此,利用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GLASS)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产品以及中国逐年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集(CLUD-A),分析了黄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背景下WUE在1990—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全域WUE在29 a的均值处在0.18—1.53 g C/kg H2O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上游地区WUE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分别在0.66—0.92 g C/kg H2O和0.43—0.62 g C/kg H2O之间波动,二者均存在波动上升态势。(2)黄河流域全域WUE在以2000年为中间点的10 a的增速达到近29 a的峰值,流域植被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流域内NPP与ET变化速...  相似文献   
39.
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真实器官,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充模型。但由于缺乏血液灌注,现有的类器官模型依然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内部坏死严重、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不少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不仅能解决类器官的物质运输问题,还能提供血流灌注的机械力影响。此外,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因此,血管化类器官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介绍了如何通过干细胞诱导共分化、多种细胞共培养自组装、以及直接使用微血管片段、利用移植后体内再血管化、运用组织工程手段等方法获得血管化类器官。  相似文献   
40.
甜菊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叶外植体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后,叶绿体的片层结构逐渐退化。在叶绿体发生退化的过程中伴有叶绿体出芽和原质体的形成。推测新产生的原质体来自叶绿体产生的芽状体。而叶绿体本身最后完全解体消失。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这种变化与高度液泡化的叶肉细胞脱分化至分生状态是平行的。随着培养的进行,分生状态的细胞发生液泡化变为薄壁细胞时,在愈伤组织表层的细胞中,质体重新形成片层结构,而内部细胞的质体则充满淀粉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