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79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8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正>DNA探针在最近被常规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它可使临床诊断更迅速,此技术理论简单,故有充分时理由利用此新技术。传统方法鉴定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病毒、寄生虫、肺炎衣原体和其他新的生长慢的病原体(eg,Mobiluncus Curtissii)需要几周时间。探针的产生使小实验室不仅具有鉴别较广范围传染病原的能力,且可减少向中心实验室送标本的费用,而探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直接且准确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原体、精确地选择抗微生物药物以减少严重传染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92.
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全血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NH_4)_2HPO_4,NH_4H_2PO_4、Na_2HPO_4、Mg(NO_3)_2和 Pd 作为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全血铅基体改进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NH_4)_2HPO_4—Na_2HPO_4混合物可使全血铅、二次去离子水及氯化物中铅有相同的灰化-原子化行为,可以有效地消除血液及氯化物的基体干扰,实现标准校正法直接测定全血中铅,不必用全血基体匹配标准.以慢速升温原子化方法探讨了磷酸盐的基体改进作用机理,并测定了(NH_4)_2HPO_4—Na_2HPO_4为基体改进剂时全血铅和纯标准铅的特征质量值.  相似文献   
93.
合成了六个肿瘤定位显影剂,单氨三乙酰氨基酸配位体,其中三个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4.
95.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昆明市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上发现的斑痣盘菌科一新种,即松生小鞋孢盘菌(Soleella pinicola Y.R.Lin et W.Ren)。对该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主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98.
前言百余年来,虽然人们对栗蛤类(Nuculids,双壳纲)代表的构造特征及分类位置多有研究和报道,但正如L. R. Cox(1959)在“原鳃类的地质历史及栉齿类瓣鳃纲的双重起源”一文中所说:“Nuculacea超科和Nuculanacea超科的早期化石代表是相当难以区分的,如某些侏罗纪的Nuculana按分类位置属Nuculanacea超科,但未见均质结构,却见到了Nucula  相似文献   
99.
从甲3/夏防72-II野毒株中经终末传代选出了自然突变的ts株——夏原ts,其切断洞度为≤38℃。在地鼠肺中繁殖能力显著降低,但在小鼠中仍能保护野毒的攻击,其遗传性较为稳定。用夏原ts与灭活的甲2/福流58-8野毒重组,成功地选出了福Ri、福R2与福R3三株重组ts病毒,其切断温度与遗传稳定性与夏原ts相似。福Rl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均与福流58.8相同,福R2与福R 3血凝素与福流58.8相同,但神经氨酸酶则与夏原ts相同。用福R 3活毒作为母株与不同年代流行的甲,型变种的灭活病毒重组选育ts疫苗株。在选出的6株{燕苗株中{株反应性及免疫原性均较好,2株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与甲,型最近一个变种粤防77—38重组选出的疫苗株的免瘦原性很差。对我们的重组选育方法的特点,如应用自然ts母株,活毒一死毒重组和在鸡胚中选育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
松梢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梢蚧又称松针蚧,是同翅目珠蚧科松蚧属专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害虫。由于它发生起始于松树梢头的新针叶,有些地区的群众称它为松梢蚧,表达了它发生的特点。松树受害严重的可使枝梢上的针叶大部脱落,影响松树生长。 在我国浙江早已发现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Ferris(1950)重新描述了在昆明云南松上采到的所谓中华松梢蚧。我们研究了从昆明采集的标本,发现它不是中华松梢蚧,而是一个新种。Ferris的鉴定和重新描述,很容易引起对中华松梢蚧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