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碳酸酐酶Ⅱ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Zn^2+、能催化CO+H2O-HCO3-+H^+反应的金属酶。它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与人体酸碱平衡、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自从1992年高分辨率的碳酸酐酶Ⅱ晶体结构测定以来,其抑制剂研究发展较快,已有活性好、选择性强的抑制剂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本文以碳酸酐酶Ⅱ结构、功能和抑制剂研究为重点,主要介绍近15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2.
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元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在对Woodbury化学诱导法作改良的基础上,加用全反式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预诱导。诱导3h后,细胞开始表现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细胞折光性增强,形成收缩的双极或多极胞体和细长突起。细胞可以维持神经元样存活72h以上。诱导5h后,对免疫染色的细胞用DAPI进行复染,(92.4±6.9)%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诱导24h后,(93.9±5.2)%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丝M H。在给予5-羟色胺刺激时可以产生与神经元相似的胞内钙离子峰,且免疫组化证实5-羟色胺1A受体在干细胞上表达微弱,但在分化后的神经元中表达较强。实验不仅从形态、细胞标志物而且从功能上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5-羟色胺敏感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3.
张峰  李发曾 《动物学研究》2006,27(6):621-625
为探讨合欢花对慢性应激大鼠生长和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采用15只大鼠,设置了对照组、应激组和合欢花组3组实验。应激组和合欢花组均接受7天的应激刺激,之后合欢花组再灌胃合欢花10天。实验结束后,取3组大鼠的脑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香草酸(HV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表明,应激组大鼠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而合欢花组大鼠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应激组(P=0.002)。应激组大鼠海马、纹状体和前额叶中的HV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两组间的NE、DA和5-HT也无显著差异。合欢花组大鼠海马中的HVA、DA含量明显高于应激组,而前额叶中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以及纹状体中的5-羟色胺均明显低于应激组。这表明合欢花对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生长受抑有缓解作用,对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4.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35.
为探寻简单、快速的由铜绿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蒽酮-硫酸法、L-半胱氨酸-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蒽酮-硫酸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并得出了其最佳测试条件。发酵液中剩余的葡萄糖、上清液对鼠李糖脂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忽略,菌体和中层杂质对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分析时要去除菌体。而中层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备含中层杂质的鼠李糖溶液标准曲线而消除。  相似文献   
136.
剑尾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山东产藤草属Scirpus L.(广义)11个类群的坚果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该属11种的微形态可以分为4个类型,即:Ⅰ波形网状纹饰,Ⅱ网瘤状复合纹饰,Ⅲ平滑型纹饰,Ⅳ横长网状纹饰.研究结果支持将藤草属Scirpus L.(广义)中藨草亚属Subgen.Scirpus的具球茎藨草组Sect.Bolboschoenus Ascheron、藨草组Sect.Scirpus和丝状刚毛藤草组Sect.Trichophorum (Pers.) Darl.分别提升为三棱草属Bolboschoenus( Ascheron) Palla和蔗草属Scirpus L.以及将藤草属Scirpus L.(广义)中秆苞蔗草亚属Subgen.lsolepis的湖边藨草组Sect.Schoenoplectus Reichb.和藨草组Sect.Actaeogeton Reichb提升为水葱属Schoenoplectus( Rchb.)Palla的处理意见.认为应在水葱属下设立湖边水葱组Sect.Schoenoplectus ( Reichb.)F.Z.Li & L.N Liu,藨草组Sect.Actaeogeton( Reichb.)F.Z Li & L.N.Liu,剑苞藤草组Sect.Ehrenbergii F.Z.Li & L.N.Liu.支持将青岛藤草Scirpus trisetosus Tang et Wang作为藤草Scirpus triqueter L.异名处理的意见.并对山东藨草属种类的学名进行了订证.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在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下丘脑弓状核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信息,观察其变化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ACh、DA、NA、AD的表达。结果:在一次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ACh变化不明显(P>0.05),DA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运动后3 h下降(P<0.05),NA变化表现不一(P>0.05),AD运动后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ACh有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P>0.05),DA变化不明显(P>0.05),AD先增加而后逐渐回降(P<0.05),NA可能与AD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一次负荷运动中,下丘脑弓状核ACh、NA、AD与运动应激HPA轴的兴奋有密切关系,AD是促进HPA轴兴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HPA应激轴的兴奋可能在运动适应初期由NA、AD,后期由ACh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通过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土壤无机氮(NO3--N+NH4+-N)含量,潜在净氮矿化(PNM)、硝化速率(PN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MBC/MBN,土壤脲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对林下植被管理(对照和去除)和氮添加(对照和添加8g·m-2)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含量、PNM、MBC和MBC/MBN比值,提高了土壤Olsen-P含量,而对土壤NO3--N含量、PNN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提高了土壤NO3--N含量、PNM和PNN,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试验处理时间较短有关.土壤NH4+-N含量对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的交互作用的响应显著;而NO3--N含量虽对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处理的交互作用响应不显著,但在氮添加同时进行林下植被去除的样地中的土壤NO3--N含量比只进行氮添加处理的样地提高了27%,有可能导致土壤中NO3-的淋失.林下植被是影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森林管理和恢复过程中,不能忽视林下植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AL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9例P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1例因常规体检发现,8例因腹痛、腹胀或腰痛就诊发现;其中单侧3例,双侧6例,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仅发现肾脏肿瘤,但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T细胞淋巴瘤;7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CHOP或R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常规治疗;随访至2010年2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存活4年,1例在术后3年2个月死亡,余7均在2年内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术前确诊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避免手术,联合化疗应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