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31.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一个自配型梨形四膜虫的接合及其细胞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Elliott和Nanney(1952)描述了四膜虫(Tetrahymena sp.)的接合过程以后,国外对于四膜虫的接合型(mating types)特性以及接合的细胞学过程做了很多研究。Nanney(1953),Elliott和Hayes(1953)分别研究了自配型(selfers)和接合型梨形四膜虫(T.pyriformis)的接合过程。Elliott和Nanney都曾指出,自配型四膜虫的两接合体(Conjuga-nts)在完成核交换后不能分开,即使人力强使分开,二接合体也将解体而不能存活。Elliott(1973)认为,自配型四膜虫接合产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这一特性,是四膜虫种群排除不稳定的自配型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探索了用小分子化合物对胰岛素进行化学修饰,以增加口服降血糖的可能性.制备了乙酰胰岛素、琥珀酰胰岛素和半乳糖酰胰岛素.这些胰岛素不仅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胰岛素的活性,而且其口服降血糖作用也较天然胰岛素明显增加,其中琥珀酰胰岛素是天然胰岛素的口服降血糖作用的二倍以上.这为口服或肛门给药的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王哈利  曹同庚 《动物学报》1991,37(4):402-407
在伍氏游仆虫(Euplotes woodruffi)接合后体发育过程中,已呈退化状态的老大核后碎块,在细胞第二次形态发生时,逐渐恢复其正常形态结构。T形新大核原基向后延伸而与恢复正常形态的老大核后碎块紧密靠拢。此时在光镜下观察,很容易误认为二者已融合为一。但在接合后体分裂之前,老大核后碎块再次瓦解,T形大核原基缩短成棒状而与老大核后碎块分开,此时二者界限分明。细胞分裂后,残存的老大核后碎块停留于后子虫中,最后被吸收。几个关键时期大核原基和老大核后碎块DNA含量的测定,也证明新老大核不融合。本文还讨论了老大核后碎块在有性过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作者除全面地谈了经验体会外,还联系教学实际,列出了多道测试夏习题。  相似文献   
38.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于197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荧光分光光度计,并试制了三台样机,1978年底经设计定型会鉴定,认为接近国外七十年代同类型仪器的水平,为我国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介绍了人尿中和头发中~(210)Po的分析方法以及本底测量数据,方法简便可靠,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0.
昆虫肠道中栖息着真菌、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古菌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总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类群,统称为肠道菌群。一方面,肠道菌群广泛参与了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御与器官稳态维持、抗药性的产生、逆境抗性和社会行为等众多关键生理过程。另一方面,昆虫的肠道免疫系统中有一套精细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共生关系。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昆虫体内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并明显提高了人类对昆虫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能力。本文综合介绍了关于昆虫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宿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昆虫耐受与调控其肠道菌群稳态的机理研究及其相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