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41.
【目的】了解闪蛱蝶亚科属间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对武铠蛱蝶 Chitoria ulupi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38种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79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91 bp的A+T富含区,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近缘种昆虫相同。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很高的A+T含量(79.9%)。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I以TTG作为起始密码子,COI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II和ND4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他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武铠蛱蝶的A+T富含区中有一段由ATAGAA引导的保守的多聚T结构,长度为21 bp,并散布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总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卷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夜蛾总科+蚕蛾总科+尺蛾总科)));在蛱蝶科物种中,武铠蛱蝶与猫蛱蝶Timelaea maculate 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分子标记构建的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42.
寄生物对宿主繁殖的影响取决于宿主对当前繁殖值和剩余繁殖值的权衡。球虫为微型寄生物,而微型寄生物对宿主当前繁殖值的影响较剩余繁殖值要大。因此,本研究检验了寄生在高原鼠兔肠道内的艾美耳球虫可影响其当前繁殖的假设。在繁殖早、中、晚期,野外共观测高原鼠兔170只。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期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在繁殖中期,未感染雌性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感染雌性。且未妊娠雌性较妊娠雌性有更高的感染强度,但在另外两个繁殖期没有发现此效应。在雄性中,任何繁殖期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与睾丸和附睾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且感染和未感染球虫雄性睾丸及附睾指数无显著差异。此外,野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感染雌性的胚胎重较未感染雌性显著降低,与野外感染对胚胎重量影响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说明艾美耳球虫感染可影响胚胎的发育。上述结果说明,艾美耳球虫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随繁殖期而有不同效应,且存在性别间差异,这种效应可能与不同性别间的繁殖对策有关。  相似文献   
843.
目的克隆并分析细菌性噬菌体ψ297的整合酶基因(int).方法采用加接头的基因DNA片断为模板进行步移PCR,根据溶源性噬菌体ψ297的染色体DNA上类似于噬菌体933W的整合酶基因的一个40个核苷酸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克隆、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了噬菌体ψ297编码的整合酶基因(int)的完整序列,它的长度是1287bp,编码了428个氨基酸的Int蛋白质.将它们的序列与λ噬菌体的整合酶家族其它成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噬菌体ψ297的整合酶基因(int)与噬菌体VT1-Sakai的整合酶基因有79%的同源性,噬菌体ψ297的Int蛋白与噬菌体VT1-Sakai的In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82%的同源性.N-末端的氨基酸区域是完全保守的,而中心区和C-末端则显示出较大差异.结论噬菌体ψ297与λ噬菌体的int基因来源于同一基因库,噬菌体ψ297可能属于λ噬菌体家族.  相似文献   
844.
精氨酸-胍基丁胺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学武  高钰琪 《生命科学》2004,16(3):170-172
近几年来,随着对精氨酸代谢的研究,发现除了存在精氨酸-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外,还存在着精氨酸一胍基丁胺代谢途径。该反应由精氨酸脱羧酶催化,在体内有广泛的分布。这两条代谢途径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845.
采用生物学测定和凝胶电泳的方法,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dsRNA病毒进行了研究。根据电泳图谱,中国东部栗疫病菌的dsRNA病毒可以分为5种类型,其中类型1只具有一个12.7kh的条带,占大多数;类型Ⅱ有两条带,一条12.7kh,另一条5.2kb左右,只有一个菌株354;类型Ⅲ则除了12.7kb的条带外,还有3条小于2kb的小片段,有238和250两个菌株;dsRNA属于类型Ⅳ的为269和344两个菌株,它只含有两个1.8—3.1kb的小片段;dsRNA类型Ⅴ只有一个菌株280,除了一条12.7kb分子外,还有4条2.6—3.3kb的小片段。含有dsRNA的菌株培养性状多样,根据菌落特征.栗疫病菌可以划分为5种培养类型,但菌株的培养类型与dsRNA的类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毒力测定表明含有dsRNA病毒的供试菌株大多属于低毒力类型;  相似文献   
846.
藏原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924群次,计3643只次.其中,雌性群525群次,占56.8%,为最多的集群类型;其余为独羚(26.1%)、雄性群(11.0%)、母仔群(3.0%)和雌雄混群(3.0%).不同大小集群的比例亦有极显著差异,其中2-10只的集群占70.0%,独羚占26.1%,其余为3.9%;最大集群为17只.另外,选择2-8只的集群的个体数占72.9%,选择8只以上集群的个体数为20.5%,独羚仅占6.6%,选择不同大小集群的个体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P<0.001).除独羚外,其余4种集群类型的集群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羚作为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其雄性个体的比例占到68.1%,这说明雄性个体比雌性更容易形成独羚.总体而言,藏原羚的集群以雌性群为主,最适集群大小为2-8只.  相似文献   
847.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大333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ms2,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2~3倍。  相似文献   
848.
通过对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采用遮光调节开花时期、喷施低浓度赤霉素等提高可杂交性措施 ,选育出一个含有四倍体多年生玉米遗传物质的、在形态特性与普通玉米相似的种质 ,并对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 ,对玉米及其与四倍体多年生杂交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 (Multi colorGenomeinsituHybridization ,McGISH)检测。结果表明 :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后代F2 ×P1的许多表型性状已经回复到玉米的特征 ;F2 ×P1自交一代 (BC1F3 )染色体数目为 2 0 ,在原位杂交检测的植株中有 17条与玉米亲本显色相同 ,另外 3条染色体区别于玉米基因组 ,检出为红色荧光且形态上小于玉米染色体 ,表明其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染色体。可见 ,BC1F3 是玉米 四倍体多年生玉米异源代换种质。  相似文献   
849.
根据大麦ML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对家族性引物。通过用家族性引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白粉病品系TAM104R在接种和未接种两种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RT-PCR分析,获得了一个在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J-3-3L, 并用RACE方法获得了其cDNA全长,命名为TaMla1。序列比对显示: TaMla1与大麦MLa位点的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TaMla1编码的氨基酸功能基序扫描表明其为一个CC-NBS-LRR型抗病蛋白。用一套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TaMla1定位到了小麦的1A染色体上,这正是大麦MLa基因位点在小麦中的同源区段所在的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TaMla1为一个类MLa抗白粉病基因。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个在不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W-2-3L,序列分析表明它与MLa 基因也高度同源,推测其可能是一个小麦白粉病的敏感基因或抗性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850.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DNA的简单损伤或复杂损伤。复杂损伤可能引起细胞的死亡和基因突变,损伤的复杂程度对DNA的修复有很大的影响。研究DNA损伤谱对于细胞的修复、凋亡以及放射治疗等有重要意义。利用国际上现有的少量DNA损伤谱的计算结果,用一个简单模拟电离辐射致DNA损伤谱的算法模拟计算并分析了DNA损伤谱,分别给出了电子、质子和a粒子的参数,再现了径迹结构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