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0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7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21.
王树林鲁为华陈乙实景鹏成 《植物生态学报》2018,(2):185-194
为揭示北疆地区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采集了北疆地区天然草地中常见的15种豆科植物种子。首先测定种子的长、宽、厚和质量,并计算种子的形状指数。其次,用种子饲喂绵羊,收粪试验在种子摄食后的第6、12、24、36、48和72 h进行,测定种子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的回收率、种子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以及消化道作用前后种子的萌发行为,并研究了种子大小及形状指数对平均滞留时间和种子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5种植物种子质量在1.50–37.68mg之间,形状指数在0.001–0.12之间,均为中等或较大类型的球(圆)形种子;种子被绵羊采食后的排放动态符合高斯模型:Y=0.02+0.74e^(–0.5((X–29.61)/9.41)~2),种子排放高峰期集中在采食后的24–36 h时间段内;种子回收率最大的是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39.25%),最小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4.28%);平均滞留时间最长的是草木犀(37.19 h),最短的是新疆棘豆(Oxytropis sinkiangensis)(22.33 h);种子回收率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6.45+2.05X–0.04X^2和Y=2.59+36.97e^(–24.47X)的函数关系模型;平均滞留时间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12.48+37.44e–0.07X和Y=3.93+2055.33X–21757.99X^2的函数关系模型,此结果表明,较大、较小和形状不规则的豆科种子较易被绵羊消化和排泄。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多叶锦鸡儿(Caragana pleiophylla)种子的萌发率由消化前的96.22%显著降低至35.17%,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和狐尾黄耆(Astragalus alopecurus)种子萌发率和消化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12种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622.
623.
624.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HLCX Nflag3/小窝蛋白-1,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用PCR的方法扩增cDNA文库中的人小窝蛋白-1基因,连接在真核表达栽体PHLCX Nflag3的短肽标签flag的下游,用限制性酶切和泖l序的方法鉴定;将重组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双酶切出现两个片段,分别与空栽体和人小窝蛋白-1的cDNA分子质量大小相符,测序结果符合人小窝蛋白-1的cDNA序列;Western blotting显示构建的新栽体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小窝蛋白-1/flag融合蛋白,表明已成功构建了能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小窝蛋白-1/fla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栽体PLHCX Nflag3/小窝蛋白-1. 相似文献
625.
626.
彭波半细毛羊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家畜新品种,对其产羔性状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藏绵羊繁殖力研究工作。为研究产双羔彭波半细毛羊发情期内卵巢基因的特异调控模式,采用转录组测序对其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析。结果发现,双羔组相对于单羔组有1 021个基因表达上调,1 468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分析发现,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膜结构相关,下调基因主要与物质代谢等相关。其中,上调基因显著富集于与细胞膜相关的细胞粘附、细胞运动、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等生命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双羔组卵巢内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频率加快,以促进卵泡的分化和发育;同时,双羔组卵巢内细胞的粘附及运动功能增强,有利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卵子的排出。此外,卵巢中细胞粘附因子、TGF-beta信号通路和溶质运载蛋白家族基因的上调表达可作为彭波半细毛羊产双羔性状的潜在信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对彭波半细毛羊产双羔性状的研究和利用,更有利于人们对藏绵羊繁育力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7.
兔输卵管上皮细胞解除大鼠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兔输卵管上皮细胞,与异种动物大鼠的受精卵共培养,结果大量出现突破2细胞发育阻滞的现象。体外受精卵和体内受精卵的2细胞发育阻滞突破率分62%和73%;利用ROEC条件培养液培养大鼠的体外受精卵,2细胞发育阻滞的突破率达68%,且能顺利发育至桑椹胚和囊胚。将ROEC直接培养在含^35S-甲硫氨酸的CZB培养液中,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发现在该条件培液中出现了分子量分别为1 相似文献
628.
该研究敲低同源盒基因A7(homeobox genes A7,HOXA7)后,研究宫颈癌细胞Siha、Caski体外增殖的影响。将HOXA7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至Siha、Caski细胞;RNA干扰的效果采用RTPCR、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细胞生长速度采用MTT法、细胞倍增时间实验来进行检测;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接种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NA干扰结果显示,敲低HOXA7基因后,Siha、Caski细胞中HOXA7表达下调。MTT结果显示,实验组Siha/si-HOXA7、Caski/si-HOXA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研究发现,对照组细胞Siha/NC、Caski/NC与实验组细胞Siha/si-HOXA7、Caski/si-HOXA7的平均倍增时间为分别为5.652±0.352 h、4.650±0.340 h、7.342±0.331 h和6.987±0.330 h;对照组细胞Siha/NC、Caski/NC与实验组细胞Siha/si-HOXA7、Caski/si-HOXA7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400%±1.429%、31.700%±1.943%、24.200%±1.098%和21.200%±1.838%。分别与对照组细胞Siha/NC、Caski/NC比较,实验组细胞Siha/si-HOXA7、Caski/si-HOXA7增殖、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细胞周期也发生改变:G_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这说明,HOXA7基因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Caski、Siha的增殖,这为进一步探索HOXA7基因的功能及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9.
目的:通过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竞争性抑制剂甲氨蝶呤(MTX)建立叶酸缺乏的神经管畸形(NTDs)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用孕7.5天C57BL/6J小鼠,采用腹腔注射(ip)不同剂量的MTX建立叶酸代谢障碍的小鼠NTDs模型,LC/MS/MS及酶学方法检测胚胎组织中叶酸相关代谢产物水平及DHFR活性。结果:最佳的致畸剂量为,MTX 4.5 mg/kg,其NTDs发生率最高为31.4%。畸形的胎鼠表型多数为后脑泡未闭,且其身长(4.21±0.76),体重(9.49±3.4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2±0.56;22.76±3.23)(P0.05;P0.05)。MTX实验组的胚胎组织中DHFR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MeTHF和5-FoTHF的浓度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叶酸缺乏的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30.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柑橘上的重要有害生物,控制上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捕食螨也在一些果园采用。安全性较高的农药正不断推广应用,一些生物源农药也已大面积使用。不过这些农药对柑橘全爪螨及其它柑橘害虫的田间控制效果如何,是否影响到商品捕食螨和果园自然天敌的种群维持与发展及其对柑橘害虫的持续控制,仍需较多而深入地检测和评估。2011年4—2012年1月,在广东省封开县,选择了3个不同害虫防治措施(以阿维菌素为主,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矿物油乳剂为主,胡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苦参碱为主)的果园,调查比较了不同害虫防治措施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及对柑橘园中天敌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以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为主和以胡瓜新小绥螨+苦参碱为主的果园内自然天敌的丰富度高于以阿维菌素为主的果园,其群落结构也有所不同,它们对柑橘全爪螨和其它柑橘害虫的田间持续控制效果也比以阿维菌素为主的措施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