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gysodon最为接近,有人把它们合为一属。研究表明,它们在门齿的数目 和颊齿的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应是跑犀科内不同的属。文中主要根据犀类门齿、犬齿的 分异,对犀超科内科一级的现行划分提出质疑,认为Indricotheriidae科的地位应予恢复,跑犀 科只应包括那些门齿、犬齿未特化,也不急剧退化的中、小型犀类。这样,除两栖犀外,犀超科 包括三科: Hyracodontidae,Indricotheriidae和Rhinocerotidae。  相似文献   
132.
应用RAPD技术对澳大利亚东南部八个主要棉花种植区的99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筛选的随机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92条RAPD谱带,其中55.4%的谱带为多态带。经类聚分析,供试菌株类聚为15个RAPD遗传指纹相似组,其中10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与其采集区域有明显相关性,其余5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为普通分布的指纹类型。  相似文献   
133.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普通健康体检者13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NAFLD纳为病例组,其余纳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体检人群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情况。结果:1398例研究对象中,完成全部调查的1372例,完成率为98.14%(1372/1398)。其中确诊为NAFLD的有184例,纳为病例组,其余1188例纳为对照组。检出率为13.41%(184/1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的发病与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居住地、运动锻炼情况、喜好荤食、喜好甜食、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NAFLD家族史、TG、空腹血糖、HDL-C、LDL-C、TC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的Scr、BUN、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cIMT、β、Ep、PWVβ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NAFL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检验广西秋海棠(Begonia guangxiensis)的交配系统和该物种是否依赖原生境的特殊传粉昆虫进行传粉及其能否在人工生境中实现有性繁殖,展开了广西秋海棠的单花花期观察、花部特征测定、授粉、访花者观察及种子萌发测定等试验。结果显示:广西秋海棠具有较长的单花花期,不同生境下的花冠大小表现出一定差异;自交和异交之间座果率及种子萌发率和两生境之间的自然对照座果均无显著差异;访花者包括蜂类(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与萃熊蜂(Bombus eximius))和食蚜蝇(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与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aris)),不同生境和不同年份访花者组成有差异。以上结果一致表明,自交亲和的广西秋海棠依赖传粉者进行有性繁殖,但并不依赖某种特殊类型传粉者,而是具有较泛化的传粉系统,因此在非自然生境中也能成功进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主要表达于睾丸组织和癌组织,并具有较强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抗原,可以作为抗肿瘤的理想靶分子。本研究探讨了A549肺癌细胞系中CTA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本研究中选取了A549肺癌细胞株,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其中九种常见CT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AV-PI双染法观察了表柔比星,紫杉醇,卡铂,伊立替康,依托泊苷五种化疗药物对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调控CTA表达的情况。另外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A549细胞,验证了TGF-β1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进一步检测此时CTA的表达调控。结果:结果显示MAGEA1,MAGEA3,MAGEC1,HCA661在A549细胞系中稳定表达,表柔比星能够强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作用岁浓度增高而增强。表柔比星下调了MAGEA1,MAGEA3,MAGEC1的表达,对HCA661的表达无影响。TGF-β1增强了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与此同时下调HCA661的表达,对MAGEA1,MAGEA3,MAGEC1的表达无影响。结论:MAGEA1,MAGEA3,MAGEC1,HCA661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稳定表达。TGF-β1作用48小时,使HCA661的表达下调,MAGEA1,MAGEA3,MAGEC1的表达无变化。表柔比星作用48小时,使MAGEA1,MAGEA3,MAGEC1的表达下调,HCA661表达无影响,卡铂,紫杉醇,伊立替康,依托泊苷对CTA的表达无调控,为进一步明确CTA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同时为将HCA661作为临床中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6.
硝态氮是作物吸收无机氮素的主要形态,硝酸盐转运蛋白2(nitrate transporter 2,NRT2)作为高亲和性的转运蛋白,以硝酸盐作为特异性底物,在可利用的硝酸盐受限时,高亲和性转运系统被激活,在硝酸盐吸收、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NRT2不能单独转运硝酸盐,需在硝酸盐同化相关蛋白2(nitrate assimilation related protein 2,NAR2)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硝酸盐的吸收或转运。作物氮利用效率受环境条件影响,品种间存在差异,因此培育高氮素利用效率品种有重大意义。高粱(Sorghum bicolor)具有耐贫瘠特性,对土壤中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较高。本研究结合高粱基因组数据库对NRT2/3基因家族成员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与跨膜结构域、信号肽与亚细胞定位、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识别与注释及选择压力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5个NRT2s(命名为SbNRT2-1a、2-1b、SbNRT2-2–4)基因和2个NAR2s(SbNRT3-1–2)基因,较谷子略少。分布在3条染色体上,分为4个亚家族,同一亚族中基因结构高度相似;高粱NRT2/3亲水性平均值均为正值,表明均为疏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二级结构总量的比例大于70%;亚细胞定位均在质膜上,其中NRT2s蛋白不含信号肽,NRT3s蛋白含信号肽;进一步对其跨膜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NRT2s家族成员跨膜结构域个数均大于10个,而NRT3s家族成员跨膜结构域个数为2个;高粱与玉米(Zea mays)NRT2/3s的共线性较好;蛋白结构域显示存在MFS_1和NAR2蛋白结构域,可执行高亲和力硝酸盐转运;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高粱与玉米和谷子的NRT2/3基因亲缘关系更近;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SbNRT2/3基因的启动子区均具有数个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可以响应高粱生长和环境变化;基因表达热图显示低氮条件下在根诱导表达的是SbNRT2-1a、SbNRT2-1b和SbNRT3-1,推测可在高粱根部表达并调控对硝酸盐的吸收或转运过程。在SbNRT2-4和SbNRT2-1a等发现多个非同义SNP变异;选择压力分析表明,高粱NRT2/3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受纯化选择作用。SbNRT2/3基因表达及蚜虫侵染影响与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果一致,SbNRT2-1b和SbNRT3-1在感染蚜虫品系5-27sug根部表达显著,高粱蚜虫侵染叶片显著降低了SbNRT2-3、SbNRT2-4和SbNRT3-2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初步对高粱全基因组NRT2/3基因家族进行鉴定、表达与DNA变异分析,为高粱氮高效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凋落叶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4—7月,对照森林地表和持续流水的溪流,研究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总体高于地表,低于溪流。(2)通过分析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和矢量特征,发现三种生境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分解初期,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相对碳限制程度高于其他两个生境,但相对磷限制低于地表,高于溪流;随着分解的进行,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相对磷限制程度逐渐减弱,相对碳限制程度逐渐加强。(3)统计分析表明,间歇性溪流中大气温度是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主控因子,而地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胞外酶活性与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关系更为密切,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胞外酶活性主要受水体温度、溪流深度和气温等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与循环过程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动物学会于1981年1月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科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郑作新教授主持,全国科协科普部王麦林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研究确定1981年科普工作的宣传重点是自然保护。其计划有:同国务院环办等单位联合举  相似文献   
139.
放线菌3945是从山东济南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产生一种新的抗菌素——创新霉素,形成孢囊,孢囊孢子微游动,极生鞭毛。在合成与有机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为紫色到深褐紫,培养基染成相应颜色。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及抗菌性质的研究,放线菌3945有别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cs)中的已知种,经鉴定认为是个新种,名之为济南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tainanensis n. sp.)。  相似文献   
140.
全齿目(Pantodonta)和裂齿“目”(Tillodontia)是早第三纪时分布于北半球的古老有蹄类。关于它们的分类位置曾有过不少争论,但最近一些年来似乎已有了定论,一般都把它们作为哺乳动物纲的两个独立的目,对每个目的内容也很少有重大争议。最近几年,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新统全齿类和一些裂齿类的化石。这些化石的时代较早,并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对于这两个类群的起源、分布与系统关系及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根据近年来亚洲、主要是我国南方红层中新发现的古新世及始新世化石,对全齿目和裂齿目系统发育方面存在问题的现状与历史过程,作简略的评述,并对这两大类动物的各高级分类阶元(目、亚目、科)的起源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一个新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