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非洲狼尾草胚珠(着重胚珠附器)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对非洲狼尾草胚珠发育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表明有如下几个特点:(1)珠孔区域的珠心细胞发生特化,膨大1伸长并进入珠孔,形成胚珠附器。(2)珠心表皮平周分裂产生周缘珠心组织。(3)珠孔由内珠被和腹侧外珠被构成。  相似文献   
72.
在电镜下观察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传粉后的胚珠临近受精时的花粉管和卵细胞的细胞质、受精时雄配子体细胞质的传递、游离核和细胞原胚发育时期质体和线粒体的传递。在成熟卵细胞中含许多线粒体 ,缺少正常结构的质体 ,它们转变为大内含体。此外 ,卵细胞还有丰富的小内含体和其他一些细胞器。花粉管在卵细胞的珠孔端释放其内含物。精核与卵核融合时 ,核周围未见来自精细胞的质体和线粒体。不参与融合的精核停留在接受液泡旁 ,在其周围有大量的雄性细胞质 ,其中混合有精细胞、管细胞和卵细胞的细胞器。在游离核原胚时期 ,核周区的细胞质中可见雄性与雌性亲本的细胞器相混合 ;其中许多线粒体与原来卵细胞中的线粒体有相同的形态 ,也有一些线粒体看来是来自精细胞和管细胞 ;质体是由雄配子体传递 ,形态与精细胞的或花粉管中的质体相似。卵细胞中变异的质体 (即大内含体 )在原胚发育时期变为液泡状 ,而雄性质体参加到新细胞质中。在原胚细胞中 ,线粒体大多数为母本来源 ,质体则表现为精细胞或管细胞的质体形态。该研究确定了油松具父系质体和双亲线粒体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对裸子植物线粒体和质体遗传的机理从细胞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3.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未成熟花粉发育期(即生殖细胞在形成后从靠壁部位移向中央部位的阶段)的水稻(Oryza sativa L.)内发现了一系列前人未曾报道过的微丝骨架的形成和多变过程.在这一发育阶段,未成熟花粉内的生殖细胞呈圆形,中央部位存有一个大液泡,大量微丝在细胞的中央胞质内形成.微丝首先在营养核的核膜表面形成两个集结中心,中心内的微丝呈短粗状.尔后,中心微丝不断延长,最终在细胞中央的胞质内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类似多个纺锤体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的中间部位经常包围着营养核和生殖细胞,网络的部分微丝则与存在周缘细胞质(或称周质)的微丝网络形成连接,在连接点部位则形成一些由微丝环状组成的结构.未成熟花粉中央的微丝网络可能与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在未成熟花粉内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4.
75.
多胚水稻品系APⅣ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 AP 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的研究表明 ,AP 不同类型胚囊是由不同的发育途径形成的。其中 5- 2 - 1型、6- 2 - 0型和 5- 3- 0型等胚囊是由 3条不同的新的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形成的。决定这 3条途径变异的因素有 :功能大孢子核的位置变化、胚囊核分裂纺锤体走向的改变、胚囊核的不同步分裂和分裂后形成的核定位不同等。双套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由于下极核和1个卵原始细胞出现移动错位造成的 ,即本应移向胚囊中央的下极核滞留在珠孔端 ,而本应留在珠孔端的卵原始细胞却取代下极核移向中央。  相似文献   
76.
用B_5培养基酶解分离出百合花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松胞素(5μg/ml)分别处理5、10、15、30、60 min,再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共焦激光扫描镜观察,跟踪了原生质体内的肌动蛋白微丝从一个组织复杂严密的网络转变为无数颗粒体的过程。松胞素处理过的原生质体移回至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中后继续培养15 min,肌动蛋白颗粒快速地再延伸出微丝,重组成新的网络。存在于花粉原生质体中生殖细胞的微丝网络,在经松胞素处理后同样都形成为颗粒体。之后,如果原生质体再放入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内继续培养,生殖细胞内的颗粒体同样会再延伸出微丝,重新组成网络。从原生质体胞质以及生殖细胞内所见到的微丝和颗粒相互转化的情况,可以断定,颗粒体不但具有凝聚微丝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重组微丝的功能。  相似文献   
77.
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对离体的黄蝉和姜花的生殖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内部都存在一个微丝网络,黄蝉生殖细胞的比姜花的简单,微丝束较粗。但姜花生殖细胞的网络微丝束比黄蝉的更紧密地环绕着核。用免疫荧光技术在黄蝉生殖细胞的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一些微丝束的存在,但在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则变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78.
79.
水稻中央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受精前胚囊中央细胞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八核胚囊形成后很快就进行细胞化形成7个细胞,其中刚形成的中央细胞由1个大液泡、2个极核(珠孔端和合点端各1个)和一些含有丰富细胞器的胞质组成。中央细胞以后的发育主要是极核的发育和极核周围胞质的变化。极核发育经历以下过程:a.2个核都膨大呈“椭圆”形。核周围胞质呈不对称分布。b.2个核分别向胚囊中央移动并相互靠近。之后2个极核调整排列方式,由纵排(即与胚囊纵轴平行)变成横排。此时期有细胞质“桥”联结珠孔端卵器、2个极核和合点端反足细胞器。c.横排的极核移向卵器,并排列于卵细胞之上。此时胚囊未明显膨大,但极核相靠近的两边核膜有许多处已形成“融合桥”,核周围的胞质也起较大的变化,如质体内淀粉消失和光面内质网增加等。极核进一步发育直至胚囊成熟期间,极核排列方式及其周围胞质组成未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但胚囊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0.
墨兰雌配子体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墨兰的胚珠倒生型,具薄珠心和二层珠被。胚囊发育为葱型,成熟胚囊为8核,从传粉型受精约100d,正常双受精。初生胚乳细胞分裂为具2-6个核的胚乳。胚具5-6细胞的胚柄。传粉到种子成熟约8个月,成熟种子只具单层细胞的种皮和一个未分化的球形胚,胚柄及胚乳都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