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核磁共振作为一项医疗手段已日渐为人们所熟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没有创伤的对生命体进行观察。去医院做一项核磁共振检查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您听说过给葡萄酒做核磁共振吗?葡萄酒是惟一种有生命的酒类饮料,它在经历过发酵、陈酿、装瓶之后仍然处于活跃状态,会继续成熟、变化。它有益健康的功能与  相似文献   
392.
【目的】血红素可作为细菌重要的铁离子来源,然而转运过多的血红素也会对细菌造成毒性。细菌通过调节、外排、螯合等多种方式减轻血红素毒性作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是一种感染鸭及其他禽类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编码血红素转运系统,且能够从血红蛋白获取血红素,然而该菌是否编码血红素解毒蛋白未知。本研究以编码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B739_RS00825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抗血红素毒性和氧化应激损伤以及定殖能力中的功能。【方法】构建B739_RS00825缺失株,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细菌存活率、毒力及定殖等试验方法鉴定其在抗血红素毒性、抗氧化应激损伤、宿主致病中的功能。【结果】与RA CH-1相比,RA CH-1ΔB739_RS00825在添加过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不受影响;然而与RACH-1Δfur相比,RACH-1ΔfurΔB739_RS00825在含血红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对H2O2的抵抗力降低;B739_RS00825基因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及fur缺失株中明显上调;与RA ...  相似文献   
393.
马哈螺(Maikhanellids)是一类具单壳的、壳体表面发育特殊鳞片状纹饰的软体动物化石。目前对maikhanellids鳞片状纹饰的研究主要涉及整体形态和分类,关于鳞片状纹饰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的研究为数甚少。马哈螺科中Mediata属以壳顶大(约占整个壳面的1/3–1/2)、不同大小的长卵形鳞片状纹饰、背部具有一条从壳体前端延伸至壳体后端的宽脊、无规则的生长纹等特征有别于该科其他各属。本文基于陕南寒武系幸运阶宽川铺组产出的大量保存精美的Mediata标本,详细描述了Mediata鳞片状纹饰的形态特征、超微结构和原始矿物组成。Mediata的纹饰鳞片从外到内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覆盖整个鳞片状纹饰的原始角质层。中层由磷灰石集聚体组成,该集聚体在中层外部表现为紧密且无定形排列,说明其原始成分可能为有机质;而在中层内部集聚体则排列成纤维状结构,暗示其原始矿物成分可能为文石。内层由平行于鳞片长轴方向的束状结构组成,束状结构内部有许多相互平行的微米级细长空心棱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之间被有机膜分隔。Mediata内层的超微结构和蒙古西南部纽芬兰统Bayangol组发现的软体动物Posta...  相似文献   
394.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超声弹性成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诊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术后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呈正相关(r=0.785、0.8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是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32、4.76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在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随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升高,该两项指标在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临床上可借助该两项指标的参数值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395.
过去30年,毛乌素沙地采取飞播、禁牧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进行荒漠化治理,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植被恢复后,土壤多功能性的变化情况仍不明晰,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同期建植的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平均值法量化了林地土壤多功能性并分析二者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差异(黑沙蒿林地>北沙柳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黑沙蒿和北沙柳林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多功能性无显著差异,但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2)黑沙蒿林地土壤微生物Chao 1指数、物种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土壤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类林地,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网络拓扑性质(节点、边、边密度)及柠条锦...  相似文献   
396.
目的:筛选家蚕胚胎期重力相关基因。方法:对模拟失重与正常重力条件下的家蚕胚胎c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并对模拟失重过程中家蚕胚胎期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获得了34个与重力有关的序列标签。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6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15个为未知基因,1个为已知基因,其作用是维持mRNA的稳定性。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8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4个为未知基因,6个为蛋白合成相关基因,3个为基因组contig基因,5个为家蚕est库中功能未知基因。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影响了家蚕胚胎发育期与mRNA稳定性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97.
目的:以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为基础,构建一类可迅速高效表达shRNA的新型RNAi载体。方法:以Semliki森林病毒衍生的复制子载体pSFV1为骨架,用CMV IE启动子替换SP6启动子并在3′-UTR下游插入SV40 polyA转录终止子,在原26S亚基因组启动子后插入带有相应改良多克隆位点的shRNA表达元件,同时加入抗新霉素选择复合体,并去掉3′-UTR的重复序列。所获载体用于沉默EGFP基因,通过体外细胞转染、病毒颗粒制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分析等初步验证、评估其效果。结果:构建了基于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的新型RNAi质粒载体pSFV-RNAi Ready。经体外实验初步证实,该载体直接转染细胞,或与辅助载体共转染,制备成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颗粒后使用,均可高水平表达shRNA,沉默目的基因。其中使用病毒颗粒抑抑效率可高达90%以上。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可望显著拓宽SFV载体的应用范围,丰富RNAi实施手段,并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及基因药物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398.
本文报道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眼球的大家系,初步排除了此家系致病基因在目前已知位点(CHXl0、MITF、RX、MCOP、NN01、NN02)的可能,并探讨了与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的连锁关系。采用聚合酶链(PCR)扩增微卫星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银染显示结果;用MLINK连锁分析软件计算LOD值。结果显示,本家系小眼球致病基因与6个已知位点及ll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之间不存在连锁,提示此家系的致病位点目前尚未被定位。  相似文献   
399.
杆状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属于杆状病毒早期基因,是杆状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它编码病毒诱导的DNA聚合酶,能与其它复制因子一起与杆状病毒DNA的同源区和非同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起始DNA复制。此基因作为杆状病毒系统发育分类的依据,较之包涵体蛋白、egt基因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00.
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A9藻株在24℃培养,经2 mmol/L的EDTA预处理24 h;采用功率300 W的超声波处理70 s获得单细胞样品,以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gfp基因的质粒p215t转化A9藻株单细胞藻液,利用Amp作为选择标记,使单细胞在平板上再生长出单藻落,获得17株具有Amp抗性的转化藻株,转化率3.73‰。在390 nm紫光激发下,生长30天的转化藻丝体发出稳定绿色荧光;培养45天后具有绿色荧光的藻丝出现断裂、具有荧光藻丝长度缩短的现象。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报告基因gfp在螺旋藻中得到稳定有效的表达,可以采用单细胞再生形成单藻落技术进行螺旋藻的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