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阳离子-π相互作用是一种在阳离子和芳香性体系之间形成的一种作用力。在蛋白质中,带正电荷的氨基酸(Lys、Arg)和芳香族氨基酸(Phe、Tyr、Trp)之间可以形成阳离子-π相互作用。对α/β类蛋白中两种典型折叠类型――单绕和双绕的研究表明:(1)单绕结构中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分布密度是双绕结构的2.3倍。(2)Arg-Phe组合偏好在双绕中出现,Arg-Tyr组合偏好在单绕中出现。(3)在单绕中除Lys-Phe组合外,其余5种组合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能量高于双绕的对应组合,其中以Arg-Trp组合的能量最高。(4)在单绕结构中,样本所含氨基酸残基数量和样本中阳离子-π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双绕结构中没有发现类似的相关性。(5)在单绕和双绕结构当中,把阳离子-π相互作用能量分解为静电能和范德华力能揭示出静电能与范德华力能之比接近2∶1,静电作用在阳离子-π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2.
研究小球藻在谷氨酸脱盐废液中生长,藻细胞组分及废液中营养利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10 d,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2%脱盐废液中生长最佳,对总糖、总氮及总磷的消耗率分别为99.1%、96.0%和97.0%;细胞干质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5.60 g/L、0.223 d-1和560.0 mg/(L.d),细胞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及总磷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计)分别为50.0%±5.0%、10.0%±2.0%、4.0%±0.5%、6.0%±0.5%和0.80%±0.10%。  相似文献   
963.
夏蜡梅杂交后代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野生资源十分有限。采用不同种群的花粉与大明山夏蜡梅杂交,得到4种杂交后代塔沙降(TSJ)、白水(BS)、清凉峰(QLF)和顺溪坞(SXW)。通过对4种杂交后代和大明山(DMS)自然种群后代(对照)的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后代幼苗,其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一定的差异。单株的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单株总叶长、植株生物量以SXW最高,与其它杂交后代和对照均差异显著。株高、单株总叶周长也以SXW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SXW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杂交后代和对照;光饱和点也是SXW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这可能是SXW幼苗生长较快的原因之一。SXW的杂交后代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还需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 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7.
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NFAT)作为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一类重要因子,最早被认为是一种能结合和上调T细胞中IL-2基因启动子的诱导性核因子,现发现它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FAT与人类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皮肤疾病患者真表皮成分中,NFAT异常表达,促进T细胞活化、表皮细胞增殖及自身免疫反应的形成,甚至促进肿瘤形成和浸润转移。本文旨在阐述研究发现的NFAT在皮肤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涉及T细胞活化、自身免疫反应形成、肿瘤形成及其浸润转移,以及NFAT在皮肤疾病中作用机制,预测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Electric radiant infrared heater)设置3个不同增温处理:(1)晚上增温2℃(18:00—翌日6:00);(2)白天增温2℃(6:00—18:00);(3)全天增温2℃;以不做增温处理作为对照,模拟气候变暖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3个季节中,3种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净光合速率(Anet)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高于对照。表明3种增温处理均可以提高夏蜡梅的光合作用能力。增温处理提高了气孔导度(Gs)、暗呼吸速率(Rd),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3种增温处理中,夏蜡梅在3个生长季节的Anet和Amax均以白天增温最大,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作用能力。白天增温处理下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天增温、晚上增温以及对照。白天增温和晚上增温使夏蜡梅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且白天增温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上增温、全天增温及对照。白天增温、晚上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在12:00和14:00时,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白天增温最高,晚上增温次之,全天增温最低。总之,3种增温处理夏蜡梅的光合能力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在白天增温处理下,夏蜡梅的Anet、Amax值最高,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这与白天增温引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加强、较低程度的光胁迫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说明未来增温条件下,将提高夏蜡梅的光合生理活性,促进夏蜡梅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9.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异鼠李素(1),nectandrin B(2),resveratrol-3-O-β-D-glucoside(3),lysidiside N(4),19α-hydroxyasiatic acid(5),白桦脂酸(6),3β-hydroxylup-12-en-28-oic-acid(7),obtusalin(8),methyl 2,4-dihydroxy-6-methylbenzoate(9),2,5-dihydroxy-3-methoxytoluene(10)。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70.
南滑蜥Scincella reevesii 系温暖气候区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每只繁殖雌蜥产仔6(3~9)条.雌蜥分娩持续时间为30~ 60 min,仔蜥在产出时包被卵膜.南滑蜥雌体采取高投入的繁殖策略,平均繁殖投入为0.359,平均窝仔投人为0.247.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窝仔数、窝仔重与雌蜥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幼仔重与雌蜥体长不相关;窝仔数与雌蜥的繁殖投入及窝仔投入均成正相关,与分娩时的能耗投入不相关,与幼仔投入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