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背景】广聚萤叶甲幼虫常群聚于部分豚草植株取食,可能与成虫产卵选择有关,因此,探究广聚萤叶甲产卵选择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05年在广聚萤叶甲的主要分布区(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进行了1次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南京城郊于2008年5月25日~9月1日进行了豚草的定点定期跟踪调查,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调查因子的影响。【结果】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卵块数量随豚草植株冠层直径和健康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多,冠层直径每增大1cm,卵块数增多2%;健康程度每提高1级,卵块数增加近2.1倍;在豚草植株被利用程度增大的情况下,卵块数量随植株健康程度增大而增多,如果植株上增加1头幼虫或蛹,则植株健康程度每提高1级,卵块数增多2%,但植株冠层每增大1cm,卵块数减少0.6%。定点定期调查结果表明,豚草上的着卵块概率受豚草斑块大小、植株冠层直径、发育期和生境光照情况等因素的显著影响,豚草斑块每增加1株植物,产卵概率提高0.5%;植株冠层直径每增大1cm,产卵概率提高3%;在暴露生境中的豚草上产卵的概率比遮阴(树下)下的豚草提高近1倍。【结论与意义】豚草植株个体特性对着卵数量有显著影响,而豚草个体和群体特性以及小生境显著影响产卵发生。  相似文献   
42.
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调查结果,结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研究了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2009年近20年间斧头湖水生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对干扰较为敏感的种类如睡莲已经消失,原来的优势种如微齿眼子菜、密齿苦草和轮叶黑藻等变为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同时出现一些人工栽培外来水生植物。斧头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然演替到目前阶段人为控制下的人工演替,群落演变剧烈,其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群丛数量和结构以及水生植被总生物量均变化明显,经历一个多(高)—少(低)—多(高)过程。研究表明围网养殖、刈割、引种等人为活动、水生植物生活史、繁殖策略以及水位波动等自然因素可能是引起斧头湖水生植被演变剧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苇河地区不同氯嘧磺隆施药历史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并测定了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药历史下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很低;随着施用氯嘧磺隆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减少,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GN/GP)和真菌/细菌比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压力指数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氯嘧磺隆显著改变了大豆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44.
突变热点区域是基因突变相对集中的区域,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有特殊的地位.针对特殊条件下发生突变形成的突变热点区域进行了相关研究.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人类基因框架图的绘制,为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突变热点研究提供了条件.分析了人类基因组中2 831个基因突变热点区域上简并度的性质,对突变热点区集中在高简并度区或者低简并度区的基因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和分类.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某类功能的基因简并度特性一致的情况上.对搜集到的基因简并度特性利用聚类计算进行分析,找到了一些特殊的功能类,属于其中某类功能的基因能够通过聚类分析聚合到一起,从而说明简并度特性也是相近的,这为从基因的简并度特性预测表达物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5.
抚仙湖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是我国长江及淮河中下游湖泊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云南滇池移殖太湖新银鱼获得成功后.我国许多大中型湖泊水库都进行了引种.  相似文献   
46.
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了平滑肌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SMA-Cre),将该小鼠与基因组上携带LoxP位点的ROSA26小鼠杂交,通过LacZ染色检测Cre重组酶介导重组的功能以及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在气管C形软骨连接处平滑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食道壁平滑肌、胃壁平滑肌、小肠壁平滑肌、子宫壁平滑肌、膀胱壁平滑肌、血管壁平滑肌、心肌及骨骼肌中检测到Cre重组酶活性。表明SMA—Cre转基因小鼠在所有平滑肌细胞中表达Cre重组酶,并且有很好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以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02例以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PH患者的年龄、切除腺体的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S)等。再选取我院100例以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2例BPH患者的年龄为(71.58±9.74)岁,切除腺体为(84.32±36.39)g,手术出血量为(146±24.68)mL,手术前的最大尿流率(8.37±5.28)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72.93±26.49)cm H_2O,IPSS评分为(28.8±5.98)分,QOLS评分为(5.8±0.46)分;手术后的最大尿流率(24.77±5.89)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42.35±10.37)cm H_2O,IPSS评分为(9.4±1.28)分,QOLS评分为(2.8±0.28)分。手术后的Qmax明显升高(P0.05),而Pdet/Qmax、IPSS评分和QOLS均显著降低(P0.05)。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HoL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PH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8.
对淡水鱼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进行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时强调栖息地结构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24个红点鲑实验种群中6个微卫星的变化,以把它们的水文地理特征和遗传结构相关联。实验种群来自加拿大三个国家公园(Kouchibouguac Fundy和Forillon),它们的水文地理特征不同。鉴于这些栖息地的一般特征,在每个栖息地的基因流动潜力和种群大小的基础,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关于遗传结构的特定假说。种群间分子变化和遗传距离的等级分析表明栖息地是重要的,但不是重要的遗传示因子。本文我们将讨论栖息地的复杂性对遗传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 通过控制实验法, 评估了在 3个铜绿微囊藻浓度梯度下,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的增长及二者种间竞争影响具有差异, 并且在3种铜绿微囊藻浓度下均以大型溞为主要优势类群。低浓度(5×104 cells/mL)铜绿微囊藻仅促进大型溞种群增长(P<0.01), 大型溞占据主要优势地位; 中浓度(1×105 cells/mL)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增长均有显著影响(P<0.01), 在此浓度下大型溞在种群竞争中依旧占优势地位, 使得萼花臂尾轮虫种群衰亡; 在高浓度铜绿微囊藻(5×105 cells/mL)环境中种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仅大型溞种群存活。在无其他外在影响因素存在时,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下, 大型溞均占优势, 说明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可能不是影响大型溞与萼花臂尾轮虫的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条件下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关系对于理解蓝藻水华暴发的生态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栖息地环境对种群营养生态位的影响——以黄颡鱼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永翠  张培育  张欢  苏国欢  徐军 《生态学报》2015,35(5):1321-1328
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关于环境指标是否直接影响营养生态位的分析研究很少。以高营养级鱼类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在太湖贡湖湾研究了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正磷酸盐、总磷、溶解性总磷、叶绿素等多个栖息地水环境因子对鱼类种群营养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栖息地水环境对黄颡鱼总营养生态位影响不大,但部分栖息地水环境因子对分项营养生态位(包括浮游、底栖与肉食性)有影响。研究得知,栖息地水环境因子中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及溶解性总磷与浮游食性营养生态位显著正相关,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及溶解性总磷与肉食性营养生态位显著负相关,而底栖食性则主要受溶解性总磷的影响,与其显著正相关。水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影响水体中饵料资源的分布,进而影响鱼类的食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