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目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恶性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VEGF过度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有关,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以VEGF为靶的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VEGF-A和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VEGF—A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3.33%(30/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5%(3/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VEGF—C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8.9%(32/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0%(2/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A和VEGF—C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形态、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但与淋巴结转移和封闭血管环形成有关,VEGF-A和VEGF—C阳性病例淋巴结转移率和封闭血管环出现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阴性病例。有统计学意义。对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生存状态的关系分析显示,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的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形成和生存期相关,这两种蛋白过度表达反映黑色素瘤处于进展状态和预后差,可以作为黑色素瘤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许多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衰老相关标志物如p14ARF、p15INK4b、p16INK4a和p53在G1细胞周期阻滞和癌基因诱导的衰老中意义重大。这些关键的调节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经常发生突变或是缺失。在本研究中将探讨这些因子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在本研究中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4ARF、p15INK4b、p16INK4a、Bcl-2、p53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p16INK4a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0%(2/20)表达阴性,在大部分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阳性,其中在85%(17/20)CIN和75%(15/20)鳞癌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15INK4b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65%(13/20)表达弱阳性,在100%(20/20)CIN和95%(19/20)宫颈鳞癌中表达弥漫性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14ARF在40%(8/20)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表达呈弱阳性(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90%(18/20),在45%(9/20)CIN中表达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在20%(4/20)正常宫颈上皮表达呈弱阳性,在18/20CIN中其表达强度和比率均增加,阳性表达率为90%(18/20),Bcl-2在鳞癌中700%(14/20)呈强阳性和弥漫阳性,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5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正常宫颈上皮为表达为20%(4/20),在大多数CIN25%(5/20)和鳞癌中核阳性85%(17/2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和CIN病变(P0.05)。结论:宫颈鳞癌变涉及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在内的多种信号分子表达异常,这些分子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护肝(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0.1 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空腹血糖(FBG)及血脂(TC、TG、HDL、LDL),检测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B超下脂肪肝影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LT、AST、GGT、FBG、TC、TG、LDL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GGT、TC、TG、LDL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毒素、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TNF-α、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超分度变化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CRP水平,改善其肝功能、血脂及脂肪肝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NDRG1)在乳腺癌中表达。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性病变(BBD)47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NMBC)83例,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MBC)107例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PLNM)107例中NDRG1的表达,分析NDRG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 B2水平、绝经史)及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中NDRG1的表达,结果显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BBD(95.7%,45/47),NMBC(96.4%,80/83),MBC(98.1%,105/107),PMLN(90.7%,97/107),MBC组织中ND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MLN中阳性表达率(P=0.021)。NDRG1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41),即分化越差的癌表达NDRG1越强。NDRG1的表达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196)。结论:NDRG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