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张红  黄艳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9):840+842-840,842
目的 探讨生化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镜检法和生化法对1466例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在1 466例受检者中,使用生化法检出BV患者1 297例,使用镜检法检出BV患者1 301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检出BV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且二者的符合率为97.14% (1424/1466).结论 生化法检测准确快速,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该患者为晚期通风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石.表现为痛风石结节增生,破坏肌腱以及骨组织.各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均支持痛风病的诊断.通过手术切除第一跖趾关节旁巨大痛风石,疗效满意.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例患者经过各种保守对症治疗均无效.接收此患者后,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以及临床检查确诊,本病例痛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手术后证明对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同时伴有骨关节破损的痛风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3.
低温胁迫对辣子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辣子草(Gatinsoga parviflora Cav.)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辣子草水浸提液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和畸变率增大;低温处理后辣子草水浸提液对有丝分裂指数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但显著提高了微核率和畸变率。这说明低温胁迫改变了辣子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54.
依据已测知的天蚕卵黄原基因5’端调控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柞蚕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柞蚕卵黄原基因5’端调控区序列进行克隆并测序,成功获得了柞蚕卵黄原基因5’端调控区部分序列并在其中找到了柞蚕Bm dsx性别决定位点(ACATTGT)及CdxA,CREB,和GATA等昆虫基因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55.
利用荧光标记的T7噬菌体研究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衣壳蛋白VP2展示到T7噬菌体表面,以FITC标记纯化的重组噬菌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标记噬菌体与病毒受体细胞--法氏囊B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展示有IBDV VP2蛋白的噬菌体经FITC标记后仍然具有与受体细胞结合的特性,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流式数据显示其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且IBDV疫苗株TAD可明显阻断其结合.由此得出结论,FITC标记与噬菌体展示技术相结合,可进行配体/受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广西野生果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西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计有野生果树50科99属290种(含变种、变型),其科属种分别占全国野生果树73科173属1157种(含变种、变型)的68.49%、57.23%、25.07%。蔷薇科(46种)、猕猴桃科(38种)、壳斗科(29种)、葡萄科(12种)、芸香科(12种)和桑科(11种)六个科共有148种,共占广西野生果树种类的51.03%。这六个科是广西野生果树的优势科。根据目前广西野生果树开发利用状况、技术经验、经济价值等,将广西野生果树分为具备成熟开发条件的种类(48种),进一步研究可开发种类(33种)以及亟待开发种类(209种)。对具备成熟开发条件的种类和进一步研究可开发种类的分布、生境、果熟期、果实用途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广西野生果树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施氮时期对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及氮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在“郑单 95 8”(9株 / m2 )组成的土 -植系统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追氮、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和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共 4个处理下 0~ 2 0 0 cm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变化和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 ,结果表明 :2 0 cm以上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大口期为界、2 0 cm以下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在 0~ 2 0 cm土层 ,与不施氮相比 ,施氮能增加土壤 NO- 3- N含量 ,而且吐丝期和乳熟至成熟阶段的 NO- 3- N含量在 10叶展期和吐丝期各自追氮后均显著增加。在 2 0~4 0 cm土层 ,乳熟期的 NO- 3- N含量施氮后明显比不施氮高。在 80 cm以下土层 ,施氮后的土壤 NO- 3- N含量明显比不施氮高 ;追氮期相比 ,后一追氮处理在乳熟期和成熟期的 NO- 3- N含量均比前一追氮处理明显增加 ,其中成熟期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处理在 16 0~ 2 0 0 cm土层的 NO- 3- N含量比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处理 (为 2 5 .3m g N/ kg(干土 ) )高 16 %。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发生在吐丝期之前且 80 %以上盈余量出现在大口期前 ,表观亏损出现在吐丝期以后且其亏损量在乳熟期前后各占一半。经玉米季后 ,本试验中不施氮处理出现表观盈余 (为 5 6 .3kg N/ hm2 ) ;施氮后表观盈余量增加 ,主要是施氮减少了吐丝以后  相似文献   
58.
微卫星(TATG)n基序在香菇菌种中的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TATG)4重复序列为引物对香菇属的3个种13个菌株的微卫星区DNA进行PCR扩增,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了25个条带,并且在供试菌株上表现出多态性,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为了验证微卫星分子标记实验准确性,又用RAPD技术对13个供试菌株进行了实验。7个引物在13个菌株上共获得了102条多态性条带。通过聚类分析,RAPD获得的分类结果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一致。此外,为了证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条带不是假阳性,在实验中回收了No.10菌株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有(TATG)n基序存在,并且达到了微卫星基序重复数量的最低限度。通过本实验可知,香菇中是存在微卫星(TATG)n基序的, 且基序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香菇的遗传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59.
豌豆根瘤脂质体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善华  张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6):1396-1400,T004
豌豆根瘤中有大量的脂质体,广泛分布于非侵染细胞和侵染细胞内,它既可以存在细胞质中,也可位于液泡里面。有时单个存在,有时又多个聚集在一起。非侵染细胞与侵染细胞相比,前者中的脂质体明显多于后者。这些脂质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无膜,电子密度较高,内部无固定的结构,常有一些细胞器位于它的附近。讨论了脂质体的细胞发育及细胞种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黑木耳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  曹晖 《菌物系统》2002,21(4):559-564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沪3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分离,鉴定得到157株单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体,以其中73株孢子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实验,经过三配交配反应,结果表明,木耳的交配型符合四极性交配系统的分布规律。根据四种交配反应情况把73株孢子单核体分为四组,并从四组中挑选出B17,B177,B101,B65作为四种交配型的标准菌株;与此同时,从沪3菌株的双核菌丝体制备的原生质体中获得53株原生质单核体,对这些单核体进行交配,确定出两种亲本交配型,以Y150(A1B1)和Y121(A2B2)作为标准菌株,将两个亲本交配型标准菌株与四个孢子单核体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反应,初步确定出四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分别为:B17(A2B2),B177(A1B1),B101(A2B1)和B65(A1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