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过牧对玛曲草地沙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玛曲草地沙化对黄河上游水源补给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NTP和理论载畜量的估算,定量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草地沙化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玛曲草地沙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温度升高,特别是≥0℃积温的增加;人为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温度升高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占34.39%,超载过牧占65.61%.草地沙化是过牧的累加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累加超载量每增加1万个羊单位会造成3.14 hm2草地沙化.草地沙化的防治应以草畜平衡为基础,逐渐减缓或减少超载量的累加.  相似文献   
102.
陕西省袭人胡蜂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基本明确了陕西省袭人胡蜂的种类和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袭人胡蜂不同种类在陕西省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制定了分类检索表,描述了3种主要的袭人胡蜂和其它2种胡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3.
资源化利用是应对餐厨垃圾(Kitchen waste,KW)和剩余污泥(Excess sludge,ES)快速增加的有效方法,而厌氧发酵获得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单一底物限制了VFAs的高效生产。近年来,不同底物厌氧共发酵产生VFAs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文中分析了KW和ES单独和协同发酵产酸过程的特点,总结了厌氧发酵产酸过程及其生物代谢机制,阐述了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厌氧发酵产物类型及系统产物回收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区域饮食习惯、接种外源微生物构建稳定高效的定向产酸发酵体系以及KW和ES与原位污水间的耦联作用的研究方向。以期减少垃圾回收站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为实现城市有机固体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共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借助ArcGIS和ENVI软件,对疏勒河中下游1987、1996、2000、2006和2010年等5期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9种类型研究其LUCC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近23年来,人工植被面积不断扩张,共增加900 km2,自然植被不断萎缩,共减少842.9 km2;耕地、灌木林地、城建用地面积净增,无植被区面积先增后减,其他地类面积净减;各地类间相互转换频繁,主要转换方向——草地由高、中、低覆盖度到无植被区依次转换,灌木林地的增加主要由中、低覆盖度草地转化而来,水域湿地主要转出为无植被区和低覆盖度草,耕地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无植被区和低覆盖度草地的减少,无植被区向耕地净转出,向低覆盖度草地净转入,城建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和无植被区转化而来,冰雪主要转出为无植被区;整个区域LUCC速度在1987—1996年间缓慢,1996—2010年间剧烈;灌溉区周边的植被覆盖有扩张的趋势,其他区域的植被处于退化状态;农业人口的急剧增长、大规模农业开发及移民政策是区域LUCC的主要原因,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5.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群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相似文献   
106.
川金丝猴的相互理毛行为是否具有卫生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113天的跟踪观察(有效观察时间351小时)的基础上,收集了293个相互理毛回合(bout)的数据,对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玉皇庙西梁群个体间的相互理毛进行了分析,检验相互理毛是否符合卫生功能假说(Hygienic functional hypothesis)。在分析数据前我们将标本的体表分为17部分,并定义了各部分的界限和其所占全身表面积百分比。根据自我理毛行为在身体表面各部位可进行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可进行,难以进行和易于进行部位的三种类型。为了了解相互理毛是否集中在自我理毛不容易进行的部位,我们做了三个相应的分析:自我理毛在全身的分配,各部位得到相互理毛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组得到相互理毛的情况。结果表明限法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相对多的相互理毛,难以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相互理毛百分比与其占总表面百分比相一致,易于进行部位得到相对少的相互理毛。这种自我理毛与相互理毛之间的补偿关系符合卫生假说。但是并非所有难以或无法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均匀的相互理毛,相互理毛主要集中在背部和肛门繁殖区,不同年龄性别组的相互理毛受到社会等级的影响,相互理毛的这种选择性分配,说明除了有卫生功能外还应该有其它的功能含义。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大肠杆菌是导致规模化养殖家禽死亡的重要病原体,噬菌体防治耐药性细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鸡场环境样本中分离出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活性特征及其对白羽肉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vB_EcoM-E33(E33);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克隆噬菌体E33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组特征;通过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理化因子耐受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确定噬菌体E33的生物学活性;构建白羽肉鸡大肠杆菌感染模型,检测噬菌体E33的治疗效果。【结果】从鸡场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一株Straboviridae科噬菌体E33,其宿主谱为35.4%(34/96),基因组全长为170625bp,包含271个开放阅读框和2个tRNA,无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以Escherichia coli E32为宿主菌增殖,噬菌体E33的潜伏期为10min,暴发量为60PFU/cell;当感染复数为0.001时,噬菌体E33效价最高,达到1.93×109PFU/mL;在50℃以下和pH3.0–11.0范围内活性稳定;对紫外线敏感。口服108CFU/mL的致病性E.coliO78构建白羽肉鸡感染模型,肌肉注射108PFU/mL噬菌体E33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噬菌体E33具有宿主谱宽、裂解性能高、理化因子耐受性强、不携带有害基因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有望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用于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8.
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与捷氏吹绵蚧I. jacobsoni Green隶属半翅目绵蚧科Monophlebidae吹绵蚧属Icerya,是我国南方常见害虫。因二者在各发育阶段均覆盖蜡质分泌物,形态上难以区分,常被混淆。本文通过对这2种蚧虫的寄主植物、活虫体形态特征、玻片标本的显微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以期为这2种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监测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内质网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细胞器之一,主要参与细胞内脂质合成、蛋白质折叠以及钙离子稳态等过程。创伤、缺血和缺氧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会使内质网内蛋白质的折叠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至今没有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有大量数据表明,ERS是导致SCI后细胞死亡和神经元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并与SCI后神经元的凋亡、自噬和炎症等信号通路存在密切联系,但ERS与SCI之间的分子机制尚未研究透彻,合理认识和探索ERS与SCI相关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是未来SCI治疗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本文首先归纳了ERS相关基因的变化与SCI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内质网相关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和内质网自噬(endoplasmic reticulophagy, ER-phagy)等3种主要调节方式入...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