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产石蒜属植物三种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分析了安徽产石蒜属11个居群6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三种酶同工酶,初步探讨了种间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为石蒜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山羊MyoD基因家族多态性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军  陈宏  房兴堂  张润锋  鲍斌  高雪原  邵汝英 《遗传》2007,29(9):1077-1082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结果表明, 在徐淮白山羊群体中, myf-5基因座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 波尔山羊均为AA型。在myf-6基因座和myoD 5′侧翼区基因座, 两个山羊群体均检测到了AA和AB型个体。对山羊myf-5、myf-6基因座, myoD 5′侧翼区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两品种山羊体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myf-5基因座对管围和管围指数的效应差异显著(P<0.05)。myf-6基因座对徐淮白山羊体尺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 而对波尔山羊的体高和管围指数效应差异显著(P<0.05)。两个山羊品种myoD 5′侧翼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尺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严林俊  刘波  房兴堂  陈宏  张润锋  鲍斌  张海军 《遗传》2006,28(11):1371-1375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秦川牛(QQ)和中国荷斯坦牛(HC)共计218头个体POU1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 秦川牛及中国荷斯坦牛群体POU1F1-HinfⅠ基因座的451 bp 的PCR产物经限制性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多态, 其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132/0.868; 两个群体AA、AB和BB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030/0.403/0.567、0.007/0.251/0.742。在该基因座秦川牛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中国荷斯坦牛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它们在该基因座的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56/1.553/0.541/0.292、0.229/1.297/0.390/0.203; 秦川牛群体的位点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中国荷斯坦牛群体。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拟南芥生长的室内栽培方法。采用土壤育苗法和基质育苗法培养拟南芥,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光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健壮、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为拟南芥在东北地区种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量和比较采自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和民勤县3个地区的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成体样本的8个形态学量度指标,分析密点麻蜥雌雄间的两性差异和异速生长。结果表明,密点麻蜥兰州种群和张掖种群体长的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勤种群雄性体长显著大于雌性。3个种群的头部大小、附肢长、尾部及最大腹宽在两性间均存在差异,具有两性异形现象。雄性个体头部较大、附肢和尾部较长;而最大腹宽在不同种群中有所不同,兰州种群和张掖种群雄性的最大腹宽显著小于雌性,民勤种群雄性则显著大于雌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前肢长、后肢长、头长、头宽、头高、尾长及最大腹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6.
结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的花蕾中分离得出3个香豆索,2个黄酮。用波谱等方法确定其结构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1),6-甲氧基-7-羟基双香豆素-3,7’-醚(daphnoretin,2),7,7’-二羟基双香豆素-8,8’-醚-7-α-L-鼠李糖甙(edgeworoside c,5),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甙(tiliroside,3),山萘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side,4),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结香花蕾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疆博州豇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了0.3%印楝素与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联合对豆蚜的防治效果,并对豆蚜天敌消退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博州,豆蚜以卵在苦豆子和苜蓿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出现有翅蚜在杂草上繁殖蔓延,5月中旬开始迁入棉花上危害,6月中旬陆续迁入豇豆上危害,7月上中旬在豇豆上达到危害高峰时期,7月中下旬慢慢迁入苜蓿地,9月中旬出现性蚜,9月下旬-10月中旬在苜蓿和杂草上产卵越冬。施药后1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豆蚜的防效最高,达到82.91%; 施药后3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效仍最高为97.92%;施药后7 d,0.3%印楝素乳油60 mL/667m2+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1 000倍液防效达97.3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来说,在豇豆豆蚜发生期施用1次0.3%印楝素+脂肪酸喷雾助剂防治豇豆豆蚜,防效好、持效期长,对豇豆及蚜虫天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麂属动物小麂线粒体DNA文库、鸟枪法测序,获得了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基因组成、蛋白质的编码序列、tRNA基因等结构作了详细分析,这也是国内有关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报道。与其他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发现:全长为16 354bp的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同样编码13种蛋白质、2种rRNA和22种tRNA,除了用于调控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的D-Loop区以外,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其编码蛋白质区域和rRNA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 12s RNA A1555G突变,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之一,在该家系的建系过程中 使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建系结果分别为:微量全血法1株,冻存全血法1株,冻存白细胞法14株及环孢霉素A(CyA)法36株,共计52株。本文就建系工作及这四种转化方法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海军  姚宏  马东洋 《生物磁学》2013,(36):7153-7156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在OSCC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OSCC的具体发病机制仍十分清楚、也缺乏有效的可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指标;当前的研究认为在OSCC发生、发展中基因因素主要包括基因改变及表观遗传修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是可遗传、可逆转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等;近来研究发现在OSCC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尤其是DNA甲基化与mi—croRNA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与OSCC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理解OSCC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改善OSCC患者临床诊疗的现状。因此,本文对当前表观遗传修饰在OSCC患者中的研究现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