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昆虫迁飞行为的参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保平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7,17(2):190-199
对通过昆虫迁飞行为分析得到的迁飞时间参数、高度参数、速度和方向参数等分别以一定的数学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起飞时间以日出日没及晨昏朦影时刻为基准,用天文公式求出;边界层顶与飞行低温阈限所在高度及运行上的风速、内上一维能(TKE)模式以ε闭合做数值模拟;对飞行力较经的小型或微小昆虫做随风运行处理,而对大型昆虫则根据其身的冰行速度和定向方位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做夭量运算,求得位移方向和速度。通过我国  相似文献   
42.
棉铃虫猖獗因子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化蛹、羽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成了长江下游棉区主要害虫,近十年来虫量时大时小,危害时轻时重。如江苏1977年发生量很少,但1978年却特大发生。搞清棉铃虫的猖獗因子,不仅对控制危害,确保棉花丰产有重要意义,在昆虫生态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棉铃虫在土内筑土室化蛹,与粘虫、地老虎、豆荚螟等害虫有若干相似之处。蛹期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可以影响化蛹、羽化,从而使  相似文献   
43.
对害虫经济阈值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害虫经济阈值理论的再思考郝树广张孝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210095)AFurtherDiscussionontheEconomicThresholdinIPM.HaoShuguang,ZhangXiaoxi(DepartmentofPla...  相似文献   
44.
在我国各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ilbner)均以滞育蛹越冬。迄今,对该虫北京、四川简阳、豫南、苏北等地理种群的滞育诱导或解除特性均已有所研究[1-6],从中明确了光照和温度是其滞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则对滞育解除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以新疆种群为材料,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虫源:采自新疆阿拉尔(40.5°N)。室内在27℃左右、光照14小时下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7]。1.2不同温度和光照下滞育形成情况观察:在温度22~28℃和光照9~14.5小时的组合条件下饲养幼虫,化蛹1周后,参考Phillip等(1966)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鲁玉杰  张孝羲 《昆虫知识》2001,38(4):262-266
本文综述了来自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和同种昆虫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的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寄主植物的气味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协同作用在昆虫寻找寄主、求偶、交配及天敌在寄主识别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是由于识别了植物气味的由一定组分、按照严格比例组成的化学指纹图。昆虫信息素与植物挥发性物质相结合为昆虫寻找求偶、交配场所提供更复杂或更全面的信息。许多昆虫只有在寄主植物或寄主植物气味存在时 ,才能释放性或聚集信息素。天敌在寄主识别、搜索及定位等一系列过程中 ,来自寄主的食料、寄主本身及两者的互作的信息化合物起重要的作用。研究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可以探索昆虫各种行为的内在机理 ,更好的了解寄主—昆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相互作用 ,对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棉铃虫的滞育诱导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滞育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低于24℃、光照短于12h为诱导滞育的适宜条件。20℃、22℃、24℃和26℃下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h43min、13h8min、12h41min和12h7min.5~6龄为主要滞育敏感虫期。在南京地区,该虫滞育临界光周期为13h左右,出现于9月20日前后;9月上旬温度状况与滞育比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水稻重大害虫的灾变规律及其预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粮食作物中,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6%,产出占总粮食产量的43%,对我国粮食的增产作用及贡献最大。同时,我国农作物的重大害虫中,水稻害虫占半数之多,且多具迁飞性,其突发性给测报和防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治理费用也极为巨大。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回顾对水稻重大害虫的灾变规律及其预警方面基础研究的进展,展望21世纪的发展前景和目标,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120世纪的主要成就本世纪上半叶,我国水稻栽培制度单纯,耕作粗放,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