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01.
将新疆北部 62种啮齿动物在新疆北部 6个动物地理省中有或无分布作为二元状态 ,用联合系数来表征啮齿动物地理省间啮齿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 ,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表明啮齿类在新疆北部各动物地理省的分布主要受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还探讨了分布聚类与动物地理省区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为传统啤酒酿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中简要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啤酒酵母工程菌构建、啤酒发酵中污染杂菌的鉴定以及在啤酒原料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3.
海南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海声  练健生 《兽类学报》1998,18(2):100-106
对海南南湾猕猴1965~1994年间的种群动态和雌性猴生命表的研究表明,该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1987年后种群增长率和繁殖率有所下降,猴群中非成年猴比例已不足50%。半驯化雌性猴的逐年存活率到17岁仍达0.58,通过对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曲线的分析,南湾雌猴寿命可达33~38岁。婴猴死亡率较低、成年猴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属Ⅰ形即凸形。研究表明静态生命表编制方法不适于灵长类,在建立标准化存活曲线时应考虑种群综合死亡系数。猕猴通过存活率、繁殖率、群体结构变化等社群调节机制达到种群平衡。对南湾猕猴近年内每年可捕捉利用100~150只左右,10岁以上的猴应占50%以上,在不影响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可适当多捕一些成年雄猴。  相似文献   
104.
广西瘦枝蝻属一新种(竹节虫目:枝脩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椿  王缉健 《昆虫学报》1993,36(4):472-474
  相似文献   
105.
四种除草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星、苯磺隆、使它隆和乙草胺单独及联合作用时对中华大蟾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4小时时,单独作用的除草剂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微核率及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而且,在一定的浓度下各指标分别有高峰期,其中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微核率与除草剂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四种除草剂联合作用的微核率等指标反而  相似文献   
106.
2003 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 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 仔、同时衔和抱2 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 内, 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 其它姿势更少, 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 倦卧变化不大。2) 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 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 ± 0.6% 的低水平, 47 d 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 后的54.8 ± 0.9% 。3) 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 7 d 内2 幼仔“仔在母身上” 的时间占100%, 21 ~ 23 d 后显著减少, 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 但“母体盖仔” 的时间在32 d 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 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 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107.
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禾草克作用30小时,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没有明显变化,核异常细胞率和总核异常细胞率均有所上升,部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均有所上升,有的组甚至与对照组差异级显著,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也显著上升,各组与对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精禾草克作用一定时间对黄鳝在明显的遗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根据对 10种刺甲族昆虫幼虫的形态研究 ,并与国外已知 5种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 ,发现在刺甲族幼虫鉴别中 ,上唇被毛虽是首选特征 ,但不能作为唯一特征 ,下唇和第 9腹节的形态、被毛是必须的辅助特征。文中描述了刺甲族幼虫的特征 ,并提供了 10种幼虫的检索表和分类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揭示多拷贝基因的进化方式, 对濒危植物木根麦冬(Ophiopogon xylorrhizus Wang et Dai) 3个居群、6个个体的294个5S rR NA 基因拷贝及其姐妹种林生麦冬(O. sylvicola Wang et Tang)的45个拷贝进行了DNA测序和序列分析,并以这个迄今发表的最大的单个物种的5S rRNA基因数据,以PAUP程序重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1)所得序列呈高度多样性,长度变化在307~548碱基之间,仅13对(3.8%)相同,序列分化指数较高:木根麦冬是0.078,林生麦冬是0.032,两物种间是0.149; 2)100%的统计值支持两物种的5S rRNA 基因分别来自于祖先种的一个拷贝,即"建立者拷贝",这个拷贝在物种形成之后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扩增,形成一个直系的基因家族,而祖先种的其他拷贝在物种形成后被丢失; 3)不同拷贝是独立进化的,序列间的一致化过程很弱,这在串联重复的rR N A基因中是罕见的; 4)木根麦冬居群间曾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使5S rRNA 基因的许多拷贝扩散于不同居群,维持着种内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认为是某些近期发生的变化,阻止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该物种广泛的自交,发生自交衰退,并最后导致濒危.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对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毛莨科)11个居群246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20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25个用于分析的条带.结果表明:瓣蕊唐松草在物种水平上具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条带比率(PPB)为96%,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350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19 9;居群间分化比较明显,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1 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8.88%;根据条带频率与平均分类距离和Nei遗传距离分别进行UPGMA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反映出与该种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长江流域分布的两个居群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并与北方分布的各居群构成独立的两支,显示出这两个居群的特殊性,从而对该物种独特分布区成因是由于冰退回迁造成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