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青海湖鸬鹚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 7月和 2 0 0 0年 3~ 8月 ,对青海湖地区的鸬鹚繁殖过程进行了观察 ,初步掌握了鸬鹚的迁移、营巢、产卵、孵卵、育雏和扩散等生态习性。结果表明 :鸬鹚每年 3月中、下旬迁来青海湖繁殖 ,两性共同营巢 ,营巢期集中在每年 4月上旬至 6月中旬 ;产卵高峰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平均卵重是(5 7 5± 2 0 2 )g ,卵的大小为 67 2 9mm× 40 2mm ,平均窝卵数为 (3 61± 0 3 4)枚。鸬鹚孵卵期为 (2 8 0 7±0 5 3 )d ,孵化期间的卵重损失 (Y)与孵卵天数 (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997-0 0 0 68X(r=0 990 ,df=8,P <0 0 1 )。  相似文献   
102.
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合成紫杉醇诱导子浓度的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利用短期诱导实验考察了几种诱导子的最优诱导浓度,结果表明,在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1.0mmol/L硝酸铈铵、0.01mmol/L硝酸银、0.1mg/L花生四烯酸、0.1mg/L水杨酸以及10.0mg/L甲基苯莉酮酸最有利于紫杉醇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3.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1978年Lee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从黑线姬鼠鼠肺细胞中检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我国宋干等从黑线姬鼠、褐家鼠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证明可适应于  相似文献   
104.
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提取分离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提取精制技术、含量测定方法及其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05.
肠道疾病是养殖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常见疾病。动物肠道微生物伴随宿主进化并与胃肠道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为探究不同饲养环境对圈养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采自国内5个不同养殖场的215份粪便样品进行了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未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而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甘肃两当县和陕西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组成、优势菌门、优势菌属、潜在致病菌、代谢及疾病相关功能均有显著差异。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疾病相关功能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养殖场,并以肠型2为主,其主导菌为厚壁菌门、UCG-005和拟杆菌属;两当县和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潜在致病菌相对丰度较低。本研究推测食物组成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差异的主要因素,复合益生菌的使用可能是导致α多样性和潜在致病菌下降的重要因素。该结果可为林麝的人工养殖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对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06.
风疹是急性发疹性病毒性疾病,从小儿时期到青春期患轻度传染性疾病,对本病值得注意的是妊妇,在妊娠初期患病后产生先天性畸形儿(先天性风疹儿)的频率很高。本病隐性感染较多,在流行期约有30%为隐性感染的患者,既或隐性感染也  相似文献   
107.
病毒与肿瘤     
1、肿瘤病毒从1908年Ellerman与Bang用鸡的白血病病毒感染成功以来,经过了70多年。在此期间,开始从Rous肉瘤病毒起,以后在实验动物与家畜中又发现了许多肿瘤病毒。但就人来说,Burkitt淋巴瘤的病因是EB病毒,再加上该病毒是鼻咽癌的  相似文献   
108.
正貂熊(Gulo gulo)属食肉目,鼬科,貂熊属。此种有两个亚种,分别为古北亚种(G.g.gulo)和新北亚种(G.g.luscus)。新北亚种分布在北美北部地区;古北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分布为此亚种(朴仁珠和张明海,2000)。貂熊主要栖息在高山、苔原、泰加林、北方森林区域、沼泽等环境(Mitchell-Jones et al.,1999)。目前,欧洲种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低发酵(fermentable)寡糖(oligosaccharides)、单糖(monosaccharides)、双糖(disaccharides)及多元醇(polyols)(FODMAP)饮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7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FODMAP饮食组54例(LFD)和正常饮食组53例(ND),分别给予低FODMAP饮食、正常饮食。实验前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于实验的第0天、28天完善IBS症状积分量表(IBS-severity scoring system,IBS-SS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uality of Life,IBS-QOL)、完善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大肠杆菌检查,计算相应积分及菌群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前一般情况、IBS-SSS、IB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28天时,LFD患者IBS-SSS(156.35±95.44vs223.18±66.96)、IBS-QOL(64.81±19.27vs54.62±18.98)较实验前明显改善,且IBS-SSS(156.35±95.44vs201.42±91.28)及IBS-QOL(64.81±19.27vs55.76±20.38)评分明显优于ND组(P0.05);低FODMAP饮食组肠道乳杆菌(6.33±0.95vs6.45±1.12)、双歧杆菌(8.57±0.84vs 8.61±0.79)的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前减少(8.01±1.12vs8.65±1.11)(P0.05);LFD患者BMI指数间与0天(23.42±2.38vs22.67±3.75)及ND(23.42±2.38vs 22.93±2.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治疗IBS-D患者的效果明显,其机制除了食物的直接作用,还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0.
三江源国家公园雪豹和岩羊生境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豹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主要以岩羊为食,研究两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境适宜性可为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在国家公园区域内广泛调查获得的岩羊和雪豹分布位点数据,利用最大熵生态位(MaxEnt)模型,评价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岩羊和雪豹的生境适宜性及其食物链空间分布模式,探讨生境与主要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海拔、最干月降水量和温度年较差是影响岩羊和雪豹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海拔最适区间在4 660~4 730 m重叠,最适最干月降水量在2~4 mm重叠,温度年较差在33.7℃~37.0℃重叠。雪豹和岩羊在国家公园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19 246 km^2和39 977 km^2,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15.63%和32.47%;两者重叠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6 621 km^2,占公园总面积的13.50%,主要位于澜沧江源园区东北部、中部和东部区域以及长江源园区的东南区域。本研究可为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岩羊和雪豹的协同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