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42.
破骨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体内一种负责骨吸收的骨特异性多核细胞,在骨代谢平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及功能活性异常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疾病,而其分化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miRNAs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过程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相关miRNAs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利用生物酶进行体外催化反应合成不同种类的尿苷二磷酸糖(uridine diphosphate sugar,UDP-糖),生物酶的重复利用率较低。为提高尿苷二磷酸糖的合成效率及增加产物种类,以镍螯合聚丙烯酸酯树脂为载体,对带有HIS标签的N-乙酰己糖胺激酶(N-acetylhexosamine kinase,NahK)和尿苷转移酶(uridine transferase,GlmU)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NahK和固定化GlmU为催化酶,不同单糖作为底物,研究尿苷二磷酸糖的一锅法合成情况。利用Q柱对产物进行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确定了镍螯合聚丙烯酸酯树脂对游离NahK和GlmU的实际载量分别为10和20 mg·g-1。固定化酶量的最优配比为5.5 g固定化NahK和2.5 g固定化GlmU。固定化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8.0和35℃,且能在重复反应中稳定反应5个批次。葡萄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可以参与一锅法反应,生成UDP-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66、607、566,而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果糖在该体系下不能合成相应的UDP-糖。基于固定化酶技术,一锅法可合成UDP-葡萄糖、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UDP-甘露糖。  相似文献   
44.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种子消毒并在MS培养基上萌发获得无菌苗, 以幼苗的叶鞘和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继代后进一步诱导不定芽及生根。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合的培养基为B5+1.5 mg.L-12,4-D+0.5 mg.L-1 NAA; 诱导芽分化较适合的培养基为B5+0.5 mg.L-1 6-BA +0.2 mg.L-1 NAA; 1/4 B5+1.0 mg.L-1 NAA+0.2 mg.L-1 IBA +1.0 g.L-1活性炭培养基则有利于芨芨草试管苗的生根。本实验建立了完整的芨芨草植株再生体系, 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5.
开花是指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的生理过程, 是植物个体发育和后代繁衍的中心环节, 既受遗传基础决定,同时又受到温度和光周期等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在拟南芥中, 已经分离了大量的与开花相关的基因, 从遗传学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开花调控的网络。组蛋白甲基化是植物发育过程的重要调节方式, 近年来关于其参与开花调控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组蛋白H3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植物开花发育的机制, 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6.
用含有不同浓度(0~400μmol/L)Cd(NO3)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砂培的菊芋。处理50d后,测定植物体内镉积累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在Cd50~100μmol/L浓度内,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菊芋根和叶中镉的积累量显著增加,而随后积累量的增加有所减少。根和叶中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镉引起了膜脂过氧化。0~100μmol/LCd处理,根和叶中P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200~400μmol/LCd处理下有所减弱。根和叶SOD活性在50~200μmol/LCd处理下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400μmol/LCd处理下SOD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根和叶CAT活性随Cd浓度升高而增强。电泳结果显示,POD同工酶变化明显,镉诱导出一条新酶带LP10。菊芋POD同工酶可以作为镉污染的土壤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砾石含量对塿土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土质坡面为对照,研究5种砾石含量(10%、20%、30%、40%、50%)堆积体坡面在不同降雨强度(1.0、1.5、2.0、2.5 mm·min-1)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平均径流率在2.18~13.07 L·min-1,不同雨强条件下平均径流率均在砾石含量10%(或20%)和50%时分别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流速在0.06~0.22 m·s-1,流速变化复杂,砾石含量越小,流速变幅越大,变异系数也越大,砾石含量10%时平均流速最大。砾石的存在可有效抑制产沙,最大减沙效益可达84.2%,雨强相较于砾石含量对平均产沙率的影响更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径流率、流速、产沙率均与砾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产沙率与平均径流率、平均流速以及二者交互项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其中,与平均径流率的相关性最强。本研究可为塿土区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蚀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生长抑素mRNA(SOMmRNA)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生长抑素mRNA主要分布于弓状核的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内。含SOMmRNA的神经元可分为浓染大细胞及淡染小细胞两种类型。结果表明弓状核内某些神经元可以合成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GB4789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及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分型方法及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爆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生化及血清学结果表明,该起爆发分离的菌型为伦敦沙门氏菌。16S r RNA基因分型表明爆发所分离的菌株均为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菌株12 sam与其他4个菌株分子发育距离较远,均为16S r RNA基因分型的TYPE1-11型;PFGE分型结果表明菌株10 sam、16 sam、27 sam及29sam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菌株12sam跟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GB4789法结果表明该起爆发是由伦敦沙门氏菌引起的,16S r RNA基因分型及PFGE分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和比较椎板间内镜与椎板小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12-2014 年共计126 例在我科行椎板间内镜手术或椎板小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纳入和排除 标准的筛选,经皮椎板间内镜组纳入48例,椎板小开窗组纳入78 例。结合详实的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在花费,住院时间等一般 性指标,疼痛指标,功能指标,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取得明显的治疗疗效,在疼痛、功能等指标 中都有明显的改善。但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间内镜组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明 显的优于小开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内镜手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能体 现微创的优势,可作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益补充,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