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81.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按照全国脑防办<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第二阶段临床再评价研究>实施方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4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评定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副作用.结果治疗组23例,终止治疗5例,其中1例自动退出试验、2例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皮肤大片淤斑、1例突然死亡;对照组26例,终止1例,为自动退出试验.(1)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尤其用药第6天最显著;(2)治疗后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14天、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并无显著差异;(3)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有1例病情加重,而对照组中有4例病情加重;(4)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皮肤大片淤斑,而对照组无上述情况.结论降纤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确切,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显著,具有抑制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作用,本组无1例并发颅内出血,但有消化道出血及皮下出血,有增加出血危险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82.
六种植物叶片中葫芦素B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茂新  凌冰  曾玲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4,24(11):2564-2568
在网室条件下 ,测定了美洲斑潜蝇对豇豆、苦瓜、黄瓜、白瓜、节瓜和丝瓜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在 6种不同植物叶片上的幼虫数、虫道数和为害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从幼虫数和为害程度综合分析 ,美洲斑潜蝇在豇豆和丝瓜上的幼虫数、为害程度最高 ,分别是 0 .183头 / cm2 ,13.4 7%和 0 .0 99头 / cm2 ,2 3.4 2 % ,表明该虫对豇豆和丝瓜的选择性最强。在苦瓜上没有美洲斑潜蝇的幼虫寄生及取食虫道。该虫对其它 3种植物的选择性依次为节瓜、白瓜和黄瓜。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植物叶片甲醇提取物中葫芦素 B的含量与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关系。经高效液相色谱 (HPL C)测定 ,苦瓜中的葫芦素 B含量最高 (2 3.8μg/ ml) ,其次是黄瓜 (9.6 μg/ ml)、白瓜 (4 .3μg/ ml)、豇豆 (2 .7μg/ ml)和节瓜 (2 .5 μg/ m l) ,丝瓜中含量最少 ,仅为1.3μg/ ml。分析结果证实不同植物叶中的葫芦素 B含量与其幼虫数呈负相关 (r1 =- 0 .82 0 6 ,r0 .0 5=0 .811) ;将不同植物叶中的葫芦素 B含量和美洲斑潜蝇的为害程度分别转换成对数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 =- 0 .980 4 ,r0 .0 1 =0 .917)。说明随着寄主植物叶片中葫芦素 B含量的增加 ,美洲斑潜蝇的幼虫数及为害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583.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4.
CD105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之一。为了研究机体各组织器官也存留有间充质干细胞,首先检测胎儿各组织CD105^ 细胞的分布,进而分离胎儿各组织CD105^ 细胞。将CD105^ 细胞向脂肪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表明胎儿心、肝、肺、血管、肌肉、皮肤等组织含有CD105^ 间充质干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时,CD105表达明显下降。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形成并提高了培养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向成骨细胞分化时,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内外有电子密度高的钙盐沉积。以上结果提示,分布于多种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分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85.
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能够在体外进行不断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迅速,相关实验技术和理论也不断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各国研究者诱导小鼠和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分析了一些方法的原理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新方法。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因其体外的可操作性、来源的广泛性及质量可控性将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6.
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并且可以遗传的基因功能变化之学科,就其中的X染色体刑量补偿、DNA甲基化、组蛋白密码、基因组印记、表观基因组学和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7.
内蒙古亚洲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区主要的害虫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评价内蒙古地区亚洲小车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 本文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内蒙古15个地点的亚洲小车蝗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517~13.2881, 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5601~0.8563, Shannon氏多样性指数在0.7018~4.1789之间。15个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36, Nei氏期望杂合度为0.5303~0.6513, 群体遗传距离为0.1092~0.4235, 群体分化率Fst平均值为0.1612, 基因流Nm平均值为1.6164。8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大, 基因交流程度中等,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15个不同地点的亚洲小车蝗种群根据遗传距离共聚为6支。种群间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高山和沙漠对不同地区亚洲小车蝗种群的迁移具有阻碍作用, 可能是形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探索不同地区亚洲小车蝗种群间的内在联系, 为制定亚洲小车蝗的综合治理策略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88.
测定了江西上饶地区常见的5种野菜(蔊菜、马齿苋、车前、山莴苣和水芹)的硝酸盐和Vc含量,结果表明:5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相差较大,分别为26.76、77.66、22.92、70.99和1.54 mg/kg,均未超过FAO/WHO规定的日允许量(ADI)的计算值;5种野菜的Vc含量相差不大。水芹的硝酸盐含量最低,故其利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89.
玉米螟赤眼蜂在甜玉米地寄生率和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在甜玉米地的年消长动态、日活动规律,以及对不同甜玉米品种和不同防治类型地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卵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田间扩散规律为:在苗期,按每点2000头的蜂量相距32m左右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即可达到50%以上的寄生率;在穗期,按每点2000头的蜂量相距24m左右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达到80%以上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590.
云南红豆杉 (TaxusyunnanensisChengetL .K .Fu)的一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经过 8年多的继代培养 ,仍保持较稳定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能力。从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悬浮培养物中分离到 8个紫杉烷类化合物 ,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数据分析 ,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 2 ,5 ,10_三乙酰氧基_14_丙酰氧基紫杉二烯 (1)、2 ,5 ,10_三乙酰氧基_14_(2′_甲基丙酰氧基 )紫杉二烯 (2 )、2 ,5 ,10 ,14_四乙酰氧基紫杉二烯 (3)、2 ,5 ,10_三乙酰氧基_14_(2′_甲基_3′_羟基丁酰氧基 )紫杉二烯及其差向异构体 (4和 5 )、巴卡亭Ⅳ (6 )、巴卡亭Ⅲ (7)和紫杉醇 (8)。化合物 3、5 - 7为首次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定性分析表明 ,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培养细胞中的相似。另外 ,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可高达 0 .3% ,可用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