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用废啤酒酵母吸附水溶液中Cu2+,考察了溶液pH值、Cu2+浓度和吸附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啤酒酵母吸附Cu2+在4-6个小时内达到吸附平衡,酸性条件利于吸附,以pH为5时最佳,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式。用电位滴定及FTIR分析的方法确定生物吸附剂主要含有磺酸基、羧基及氨基等功能团。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功能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电离性能,在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微生态制剂改善对虾养殖池塘底质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117 d的养殖周期中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池塘底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使底质中总氮、总磷和硫化物的含量显著下降;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而芽孢杆菌、氨化细菌以及硫氧化细菌、硫还原细菌、弧菌数量差异显著,其中弧菌数量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和对照条件下分别为3.65×103 cfu·g-1和1.16×105 cfu·g-1.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氮、磷、硫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池塘底质的菌相,为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良好的池塘底质环境.  相似文献   
63.
白蚁诱食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求应  薛东  雷朝亮 《昆虫学报》2005,48(4):616-621
白蚁为社会性昆虫,其组织结构和联系方式主要由白蚁外分泌腺产生的起诱导和调节白蚁行为反作用的信息素来获得。由白蚁下唇腺产生的诱食信息素,能够在白蚁巢体的群体性食物采集中诱使取食白蚁形成聚集,并且取食食物的相同位置,从而提高白蚁巢体采集食物的效率。目前,已确定对苯二酚为白蚁诱食信息素,且认为整个等翅目昆虫都产生和使用对苯二酚作为诱食信息素,与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无关。该文概述了白蚁诱食信息素的分泌器官、种特异性、生物学意义、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4.
65.
铜尾矿污染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滕应  黄昌勇  龙健  姚槐应  刘方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976-1980
对浙江省哩浦铜尾矿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区及其周边土壤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Cu、Zn、Pb、Cd污染,从尾矿库中心到外围重金属污染程度逐渐减轻,而土壤酶活性则不断提高,其中以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增加最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单一脱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蛋白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尾矿区土壤酶信息系统的第一、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之和达98.24%,以第一、二主成分建立了两个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标,并用此指标对各供试样本进行空间分类,其结果与以重金属含量为依据的划分结果基本吻合,可见,采用酶活性构筑的土壤信息系统的总体酶活性来表征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参与胞内蛋白的成熟及转运,其稳态与细胞的存活及免疫反密切相关.非折叠蛋白反是维持内质网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参与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在宿主细胞抵抗病原体入侵中具有重要作用.嗜肺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够感染人体肺泡巨噬细胞引起严重肺炎,即军团菌病.在入侵宿主细胞后,嗜肺军团菌通过其Ⅳ型分泌系统将330多个效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中,干扰宿主细胞的多种细胞进程,以形成其生存和复制所需的场所——含嗜肺军团菌囊泡(Legionella-containing vacuole, LCV).LCV的形成与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机制、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及其与病原体的关系、军团菌对宿主细胞的非折叠蛋白反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揭示病原体与内质网激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揭示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及其下层土壤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 Seq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puf M基因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AAPB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是优势门和纲,主要有6个属Bradyrhizobium(9.69%–90.02%)、Brevundimonas(0.83%–16.04%)、Methylobacterium(1.74%–12.56%)、Rhodospirillum(0.91%–32.87%)、Roseiflexus(0.02%–1.79%)和Sphingomonas(0.13%–11.23%);结皮层样品间及下层土壤样品间AAPB种类相似,但丰度有差异;随结皮的发育,结皮层及其下层土壤中AAPB群落多样性升高。【结论】浑善达克沙地BSCs中AAPB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与水体和一般土壤环境中的组成区别明显;AAPB多样性高,且多样性随发育阶段升高而升高,预示着AAPB在荒漠生态系统稳定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背景】戈壁石下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中的微生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其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中央戈壁面积大,其石下BSCs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却知之甚少。【目的】比较中央戈壁石下BSCs和周围裸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异同,揭示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oNet软件绘制物种共现性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5.1软件将网络图可视化。【结果】石下BSCs的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和叶绿素a (Chlorophyll a,Chl 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周围裸土(最高高出471%),而pH则略低于周围裸土;石下BSCs中细菌的最优势菌门为Cyanobacteria(45.85%-53.77%),优势属(9.25%-18.42%)有Trichocoleus、Chroococcidiopsis和属于Cyanobacteria纲的1个未知属;临近裸土中细菌的最优势菌门为Actinobacteria (38.82%-44.69%),优势属(5%)有Arthrobacter、Rubrobacter和其它3个属于放线菌门或酸杆菌门的未知属;在土壤理化因子中,AP对石下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大;除Actinophytocola属和Cyanobacteria纲中的未知属外,其他微生物之间均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其中以共存的互作关系为主(约占60%),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的节点都属于Cyanobacteria门和α-Proteobacteria纲。【结论】中央戈壁石下BSCs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明显不同于临近裸土,Cyanobacteria门和α-Proteobacteria纲的细菌是该地区石下早期BSCs形成和发育最初及最重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9.
韩洪应 《四川动物》1997,16(3):136-136
腹泻是人工饲养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所遇一只成体大熊猫呈慢性顽固性腹泻,常规治疗方法均未见效,最后使用调痢生(8501)治疗,收到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病史及临床表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一只13岁雄性大熊猫“乐乐”,体格强壮,被毛光  相似文献   
70.
El区缺失的腺病毒载体插入人γ-干扰素cDNA序列.与pJM17质粒通过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293细胞.经同源重组.共获得6个病毒噬斑。经PCR共扩增检测.证实这6个噬斑均为带有人γ-干扰素cDNA的重组腺病毒;受其感染的293细胞的上清中,都能洲到γ-干扰素的活性,且这种活性可被一定稀释度的兔抗人γ-干扰素多克隆抗体所中和。其中的1号重组病毒纯化后,接不同的M()I(Multiple of infection)值感染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不能在其中增殖的B16F10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效(cytopalhic effect,CPE).而上清中的γ-干扰素活性却随M()I值增大而升高,这证实构建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是能表达井分泌人γ-干扰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