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文中对子囊菌代表类群的延伸因子1 alpha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不仅与核酸碱基组成密切相关,也受到其他选择性压力的影响。统计分析揭示了子囊菌各类群该基因的密码子组成和编码特点,在同义密码子的选择模式上,酵母纲(Saccharomycetes)的成员具有较独特的偏好性。基于密码子用法分歧度的聚类分析方法较合理地反映了大部分类群的分类学地位,但在各个纲的内部,密码子偏好性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2.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11):1399-1405
对来自黑龙江、安徽和湖北的部分丛赤壳科真菌进行单孢分离和系统分类研究,将形态解剖、培养性状和DNA序列分析等相结合进行研究,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大孢新丛赤壳Neonectria neomacrospora、平截乳突赤壳Thelonectria truncata和周刺座霉Volutella ciliata,对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83.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5):523-528
对来自四川、甘肃和青海的晶杯菌科盘菌采集物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3个新种,它们隶属于黄杯菌属和绒被盘菌属。竹黄杯菌的子囊盘直径0.2-0.5mm,子实层表面米色至米灰色;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58-68×4.5-5.5μm;子囊孢子梭形,具一个分隔,8-12×2.3-3μm。单胞黄杯菌的子囊盘盘状,直径1mm,子实层表面污黄色;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82-92×6-8μm;子囊孢子梭形,14-21×2-3.5μm。隔孢绒被盘菌的子囊盘盘状,直径0.5-1mm,子实层表面白色至淡灰色,子层托表面具短棒状细胞延伸物;子囊棒状至近圆柱形,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73-84×6.8-7.5μm;子囊孢子柱梭形,具3个分隔,18-20.5×2.5-3.3μm。  相似文献   
84.
晶圆盘菌属Hyalorbilia Baral & G.Marson是圆盘菌科中的一个小属,包括O.inflatula(P.Karst.)P.Karst.等5个种(Baral & Marson,2001)。该属子实层组织胶化,子囊产自产囊丝钩,顶部半球形,壁不 加厚,子囊孢子内通常具有两极对称排列的孢子体或孢子内含物,外囊盘被为角胞组织,侧丝顶端一般不膨大。作者在对中国圆盘菌科的资源调查中,  相似文献   
85.
<正>晶圆盘菌属Hyalorbilia Baral & G.Marson是圆盘菌科中的一个小属,包括O.inflatula(P.Karst.)P.Karst.等5个种(Baral & Marson,2001)。该属子实层组织胶化,子囊产自产囊丝钩,顶部半球形,壁不  相似文献   
86.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2,11(Z1):65-72
西方肉杯菌原变型(Sarcoscypha occidentalis(Schw.) Sacs. forma occidentalis、西方肉杯菌黄色变型(Sarcoscypha occidentalis forma citrina W.-y. Zhuang, f. nov.)和乳白肉杯菌(Sarcoscypha vassiljevae Raitv.)首次在吉林蛟河发现。扫描电镜研究表明,西方肉杯菌的两个变型具有相对光滑的子囊孢子,而条孢肉杯菌(Sarcoscypha striatispora W.-y. Zhuang)和乳白肉杯菌子囊孢子表面具折皱和皱纹.肉杯菌属的概念应该稍加修正,既包括孢子表面光滑的种又包括表面具纹饰的种。  相似文献   
87.
庄文颖  R.P.柯夫 《菌物学报》1991,10(Z1):129-139
目前全世界对热带无囊盖盘菌的研究是很局限的,现有报道大多数来自美洲部分热带地区,亚洲、非洲、澳州的记录极少,很多地区从未调查过.现已发表的文章不足以概括热带无囊盖盘菌的全部知识,本文仅仅是我们的初浅印象。在大约500属无囊盖盘菌中,有35个热带属(这些属中的所有已知种都发生在热带),9个属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热带种,61个属有一半以下是热带种。已知的热带无囊盖盘菌比温带地区的要少得多,有可能是自然分布上的差异,但更主要的是缺乏对热带无囊盖盘菌的充分研究.热带无囊盖盘菌的少数种、属是地区性的,有些则遍布世界热带。与温带种相比较,热带种在孢子大小、孢子形状、产生子实体的时间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种内变异。过去40年里,专门研究热带无囊盖盘菌的文章很少,有关情报可以从对某些属热带种进行研究的文章中,从热带国家或地区的真菌志中,从极少数属的专著中去了解。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带无囊盖盘菌的主要文献和部分研究者。  相似文献   
88.
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一种植物的树干被裂褶菌Schizophyllum sp. 寄生,而裂褶菌的子实体又被另一真菌寄生。这一重寄生真菌的子囊壳为橙黄色,埋生或者半埋生于橙黄色的菌丝层中,菌丝层在3% KOH水溶液中变为紫色;该种的子囊孢子近梭形,具一个分隔,表面被疣状纹饰,13–16.5×3.2–4μm。它与近似种在形态学和rDNA ITS片段的序列上差异显著,是菌寄生属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中国菌寄生Hypomyces sinicus。  相似文献   
89.
ITS作为粒毛盘菌属DNA条形码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1,30(6):932-937
以种内与种间差异以及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评价DNA条形码的重要指标,探索ITS序列作为粒毛盘菌属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22个种,其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100%,该片段有望成为该属区分物种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90.
The genus Byssosphaeria from China was briefly reviewed based on specimen examinations and literature work. Taxonomic and nomenclatur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mong the previously recorded taxa of the genus, a new combination, Byssosphaeria hainanensis, is made and a new Chinese record, B. alnea, is reported. 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us in China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