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1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41.
目的:对Daintain/AIF-1(大炎肽/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基因启动子进行克隆并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Daintain/AIF-1的转录调控作用提供了质粒资源。方法:提取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出Daintain/AIF-1基因5’端UTR区1.6 kb DNA序列,将该序列同源重组到pGL3-Basic载体上,转化感受态DH5α并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PCR产物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Daintain/AIF-1基因5’端UTR区1.6 kb DNA序列连接到pGL3-Basic载体上,构建成pGL3-Basic-Daintain/AIF-1(pGL3-Basic-DT)载体,酶切结果与理论预测值一致,经测序证实无碱基突变。结论:Daintain/AIF-1基因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Daintain/AIF-1转录调控作用提供了载体资源。 相似文献
42.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新一代人工合成的降血脂类药物。该药是新一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原发型高脂血症和混合型血脂障碍,能够显著降低LDL、TC、TG、及升高HDL-C。药物动力学性质优良,具有肝细胞选择性,并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本文就匹伐他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早期人胚胎cDNA文库构建及目的基因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受精后3、4和5周龄药物流产胚胎,用改良一步法提取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一链cDNA,完成二链cDNA的合成后,经碱变性电泳检测,合成cDNA的大小为0.4~9.0kb之间,且主要集中在1.0~2.0kb。除去多余的接头,收集大于400bp的cDNA片段,与载体pSPORT1和和γZipLox连接,分别得到3、4、5周龄人胚胎质粒文加和噬菌体文库。另外,采 相似文献
44.
第三方调解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调解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公信力,需要从规范调解程序、改善调解沟通、构建调保结合、遵循调解自愿、建立调解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5.
46.
47.
转化生长因子—β对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许多正常和转化细胞均可合成并分泌TGF-β,TGF-β既可刺激细胞的增殖,又可刺激细胞的分化,对细胞进行双向调节。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具有控制作用,ECM主要成份的mRNA表达可被TGF-β诱导和调节,而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TGF-β可能是通过ECM实现其对细胞的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48.
选取某高中和职高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整体随机分为马铃薯馒头(马铃薯全粉占比30%)组、小麦馒头(小麦面粉占比100%)组和普通膳食组3组,开展为期8w的干预研究。随机抽取小麦馒头组、马铃薯馒头组及普通膳食组女性研究对象各5名,分析马铃薯馒头摄入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小麦馒头组、马铃薯馒头组和普通膳食组肠道菌群OTU数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2.9%、+3.3%、-5.1%。在门水平上的4种主要菌群(拟杆菌门、硬壁菌门、蛋白菌门、放线菌门)和属水平上的8种共有主要菌群(普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柔嫩梭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萨特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丰度均呈现马铃薯馒头组变化幅度最小;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指数同样呈现干预前后变化幅度马铃薯馒头组要小于小麦馒头组和普通膳食组。基于以上分析认为,长期连续摄入30%的马铃薯馒头,并不会引起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