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而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所以学科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的全面过程。传统的生物教学是"知识 实验",教师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原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练习进行巩固,而实验仅仅是学生对知识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在知识的框架中,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以至于许多人在学了几年生物之后,还认为生物  相似文献   
92.
海拔对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川西海拔1563 m到3994 m的高山峡谷区的干旱河谷、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培养法研究了5种不同海拔生态系统中有机层(0~15 cm)和矿质层(15~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3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特征,从2158 m开始不断增加,到3028 m左右达到峰值后减少,在3593 m出现最小值后,逆势增加直到3994 m后再次减少;矿质层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3种土壤酶活性表现为亚高山针叶林(3028 m)>高山草甸(3994 m)>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2158 m)>高山森林(3593 m)>干旱河谷(1563 m).各海拔梯度土壤有机层的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显著高于矿质层.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土壤全磷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高山峡谷区海拔变化引起的植被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H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变异频率,揭示免疫压力下病毒的遗传演化趋势。【方法】选取源于课题组的40株鸡源H9N2毒株,以及从Gen Bank下载的136株中国鸡源H9N2流行毒株和7株经典毒株的序列,利用Lasergen 7.1和MEGA 5.1等软件,对其HA基因进行系统演化、分子特征和变异频率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近20年的鸡源H9N2流行株分属于BJ94、Y280和S2等谱系,优势流行株的分布与年代密切相关。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H9N2病毒不同谱系之间具有各自的特征,且存在着明显的氨基酸变异积累。以Ck/BJ/1/1994 HA基因为参照,1994–2014年间,H9N2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年均进化率分别为5.73×10^(–3)和4.25×10^(–3)。其中,2011–2014年的核苷酸(氨基酸)年均进化率为6.35×10^(–3)(5.32×10^(–3)),明显高于2006–2010年5.22×10^(–3)(3.70×10^(–3)),更显著高于疫苗推广初期1999–2005年的0.74×10^(–3)(0.50×10^(–3))。【结论】H9N2疫苗株和流行毒株的不匹配是病毒变异频率加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郝楠  苏雪  吴琼  常立博  张世虎  孙坤 《广西植物》2016,36(6):674-678
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为青藏高原特有两型闭锁花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具独特的混和交配系统,既可通过早春开放花异花受精和夏季地上地下闭锁花自花受精有性繁殖,还可通过秋季新鳞茎无性繁殖产生后代。高山环境下,异花受精常因花粉限制而无法正常进行,自花受精和克隆繁殖成为保障植物种群正常繁衍的不二之选,而克隆繁殖更能在植株资源消耗最小的情况下保障子代的存活。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混合繁育植物块茎堇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期内鳞茎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以及植株如何权衡鳞茎的资源分配以适应个体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茎堇菜生活史阶段的鳞茎分配具有个体大小依赖性,鳞茎分配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负幂指数相关关系(P<0.01),个体越大,鳞茎分配越小;反之,个体越小,鳞茎分配越高。即块茎堇菜对鳞茎的资源投入受个体大小的制约,通过鳞茎分配比例的高低响应植株自身资源状况的变化,保障在高寒环境下植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该研究结果为高山植物克隆繁殖的生活史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黑腹菌属Melanogaster(黑腹菌科 Melanogastraceae,黑腹菌目 Melanogastrales,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二新种:山西黑腹菌Melanogaster shanxicnsis Liu,K.Tao et Chang和倒卵孢黑腹菌M.obouatisporus Liu,K.Tao et Chang并对中国已报道过的黑腹菌属内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为了满足生物制品的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我们进行了深层发酵设备的自动化研究。现报道如下。无级变速磁耦合搅拌无级变速磁耦合搅拌,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罐外磁盘,通过磁藕合传递力矩,使罐内磁盘和  相似文献   
99.
100.
铦囊蘑属Melanoleuca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因该属很多种类都是重要的食用菌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在山西太行山地区发现的该属2个新种,即浅灰铦囊蘑Melanoleuca grisea和近白柄铦囊蘑M. subleucopoda。通过形态学特征、ITS和RPB2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讨论了它们与铦囊蘑属内相关物种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