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天花粉蛋白的圆二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圆二色谱研究了天花粉蛋白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构象,并观察了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中天花粉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用Chen,Yang与Martinez等人的方法计算了各种条件下天花粉蛋白二级结构含量.结果表明:在很宽广的pH范围内(从pH2到pH12)分子构象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在强碱性条件下即pH>12(室温)或pH11.5(40℃)螺旋含量显著减少.在碱性条件下,于250nm附近出现一新的CD带,它的强度与离解的酪氨酸残基个数呈线性关系,说明这一新带主要是由离解的酪氨酸残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沈阳军区卫生部组织八个医院用东北蝮蛇毒制剂清栓酶治疗冠心病159例,按“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41岁以上,有心绞痛症状并有心电图 ST-T 改变为观察对象,按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会议修定标准判定疗效。159例中心绞痛显效率73.5%,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辅酶 A、ATP、维生素丙治疗85例,显效率22.3%,总有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电图 ST-T 缺血改变,治疗组显效25.2%,总有效率79.3%,对照组显效率8.2%,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验证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兔冠心病造型,将高胆固醇食连续喂养四个月,兔血管出现脂斑或脂纹沉积等,动脉硬化后,用酐角素致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 ST-T 缺血性改变,Q 波、二、三、四、五联律、传导阻滞、房颤等十二余种异常图形。随机分两组,分别用清栓酶及生理盐水静脉给药3天,治疗组除1例房颤无效外,其余11种异常图型均消失,生理盐水治疗组恢复正常慢、少,证实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家兔肠系膜血管造成人工血栓,分别给予清栓酶及生理盐水治疗十天将兔处死剖检,清栓酶组80%血栓消失,而生理盐水组只10%血栓消失,说明清栓酶对兔急性血栓有溶解之效。还进行了对动物“狗”抗凝效应,对大白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实验,又证实清栓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还有降血脂作用,阐明了清栓酶治疗冠心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微生物学会全国干扰素会议首届肝炎临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3日—15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专家63人,收到论文近50篇。全国干扰素肝炎临床讨论会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吴章琦付教授主持,全国干抚素会议负责人杜平教授致开幕词。由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尚荫教授作有关临床基础问题的讲话。中华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团庚善教授作“乙肝病毒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杜平教授作“干扰素研究进展”专题报告。这两个系统而又深入的专题报告。对应前干扰素及其联合治疗乙肝临床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性。  相似文献   
15.
棉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北方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18个分离物进行了dsRNA的检测和致病力比较,可见:(1)dsRNA以高频度(16/18)存在于各分离中;(2)各分离物的dsRNA有明显不同的电泳图谱,有1—8个片段,分子量自0.94—4.8×106道尔顿;(3)同地区土壤中分离物常有相同的dsRNA片段;(4)以弱致病力分离物BALr-2的[r-32P]ATP末端标记dsRNA为探针与16个分离物dsRNA进行分子杂交,只有3个分离物有强的同源性,Northern转移杂交表明同源核苷酸在1.15×106的片段;(5)变性电泳示丝核菌的dsRNA泳动率有减慢现象,从而提出环状dsRNA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基因穿梭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已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破坏作用,同时有不少害虫也逐渐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某些害虫的大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应用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Bt基因)可构建具有抗虫作用的抗虫工程菌,这样通过拌种或植物叶面喷雾可达到快速、经济、有效的防治虫害的目的。国际上抗虫工程菌研究应用很快,如美国将BI基因转入到一种正常情况下定居在植物组织中的棒杆菌,将这种工程菌拌玉米种子,这样随植物生长该菌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当玉米螟在茎和叶取食时,即因食用表达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工程菌而死亡。 田颖川等已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毒素基因CryIA(b)和CryIA(c)。本文将Bt基因CryIA(c)插入到大肠-枯草穿梭载体pBE-2中构建成Bt毒蛋白基因穿梭质粒pAMY,利用电穿孔法转人大肠杆菌DH5a,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BR151,IA511,野生型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a-47,短芽孢杆菌B.brevis A-5和枯草芽孢杆菌90-8,获得了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工程菌克隆。  相似文献   
17.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内,固氮酶铁钼辅基〔(Mo_2Fe_(12)S_(12))4-〕均无特征吸收峰,不含高柠檬酸盐。含双钼的铁硫簇〔(Mo_2Fe_(6~12)S_(6~12))~(1~4)-〕的电荷数、颜色与该金属簇中的亚铁量成对应关系,并都有较高的生物重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脉冲穿孔法将带有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几株野生型芽孢杆菌中。它们是野生型的蜡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观察在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平板上长出的抗性菌落数,计算出转化效率为10~1—10~4转化子/μgDNA。从转化子中分离到的质粒DNA大小及其用HindⅢ酶切的片段与原始质粒DNA相同,毒性测试表明重组转化子对烟青虫六天的致死率达90—100%。  相似文献   
19.
水平回转对水稻幼苗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在模拟微重力装置上回转14 天的水稻幼苗叶细胞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电子探针和细胞酶化学研究。发现叶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内钙总量上升、膜外钙总量下降,细胞骨架变得疏松,细胞壁变薄并凹凸不平。叶绿体的基粒和线粒体的内嵴亦有部分变化。其变化机制,首先是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上钙泵停止工作,跨膜钙浓度差减小,膜内钙浓度上升,微管、微丝聚合受阻,细胞骨架疏松,分泌泡移动失去导向,从而导致细胞壁变薄等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木麻黄根瘤中分离的四株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培养法,从采自云南省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植物根瘤中分离出K114和K105二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它们与另外二株来自广东省的同一种木麻黄根瘤分离菌S-65和Ce24进行比较:四株菌的全细胞璧化学组分相同,全细胞氨基酸都含有meso-DAP;全细胞糖型均为D型。但它们在菌丝和孢囊形态、色素产生以及固氮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S-65与另三株菌在碳源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S-65属于生理A型菌;另三株菌则属于生理B型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