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明晰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方法:以伊犁郁金香53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1.4.2、CUSP等软件对其进行密码子组成分析、偏性影响因素分析、最优密码子筛选。结果: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1、GC2、GC3含量不同,其中GC3的平均含量最低为27.15%,说明GC3偏好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ENC)值均大于35,表明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通过中性绘图、PR2-plot和ENC-plot的分析,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同时受突变因素的影响。结论: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共筛选到18个最优密码子可为后续野生郁金香资源开发、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外源基因表达及叶绿体工程育种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勤花  巨天珍  常成虎  曹春   《广西植物》2006,26(1):38-42,31
利用种群统计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沙坝林业实验基地和麦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锐齿栎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静态生命表分析显示锐齿栎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锐齿栎种群自然更新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毛竹受刚竹毒蛾危害后,竹叶主要次生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及其对刚竹毒蛾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受刚竹毒蛾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和黄酮的含量显著增加,而总糖、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显著下降;刚竹毒蛾幼虫取食被害竹叶后,表现出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生殖力下降等现象。  相似文献   
24.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析亚洲大陆未来气候条件下大沙鼠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沙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以上,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好"。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影响大沙鼠在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土壤基本饱和度、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土壤可交换钠盐。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5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15.78%、15.10%和13.44%;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7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增长8.32%、13.18%和18.18%。中国大沙鼠适生区范围内,新疆所分布的大沙鼠适生区分布范围变化较大,3种情景模式下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新疆北部扩张;甘肃适生区位置向西北部扩张;内蒙西北部和阿拉善地区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四周扩张。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下大沙鼠高适生区范围和空间变化,并得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的溶壁酶处理平菇及香菇菌丝体,原生质体释放量达10~7个/ml以上。不同渗透压、稳定液、再生培养基、培养条件对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探索出一个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较优系统。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在创造食用菌远缘杂交、解决珍贵野生类型驯化栽培,了解分类学上亲缘关系以及研究导核体遗传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规律,研究Irisin对心衰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3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44例,Ⅳ级40例,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比较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分析Irisin水平与心衰的关系。结果:①心衰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6790±3628 ng/mL vs 12691±2272 n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②心衰组LVEF值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45.7±8 vs 59.7±4.3,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③心衰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2938±2795 pg/mL vs 184±151 p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升高;④低Irisin组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高Irisin组(92.6%vs47.5%,P0.01);⑤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94,P0.05),与proBNP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揭示了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有5种植被型:(1)草原,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地带;(2)森林和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较高的山地;(3)其它还有疏林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28.
甘肃河西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地区约有野生经济植物50科200余种(不包括药用植物)。本文列出了该区具有代表性和较高利用价值的野生经济植物38科85种;评价了部分植物的利用价值;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脑外伤是青年人最主要的致死与致残疾病。脑水肿是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形成与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关系密切。AQP4对水的转运与其在星形胶质细胞胞膜上的极性分布有关。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蛋白复合物(dystrophin-dystroglycan complex, DDC)可能与AQP4的锚定及极性分布有关。肌萎缩蛋白(dystroglycan, DG)是该复合物的核心成员,但其对AQP4锚定及极性表达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脑外伤后,AQP4的表达改变是否与DG有关,其二者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均不清楚。为了揭示以上科学问题,为临床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提供理论依据,分别进行在体、离体及离体干扰实验。研究发现脑外伤后,AQP4、α-DG、β-DG的表达,于6 h增至峰值,后逐渐减弱,于24 h降至最低,48 h再次表达上调。在此过程中,其表达变化规律虽基本一致,但确实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在星形胶质细胞划伤后,DG与AQP4及p-ERK的表达改变完全一致;抑制及激活ERK信号通路后,分别导致DG与AQP4的表达下调及上调。以上结果证实,脑外伤后,DG参与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的锚定,但并非AQP4极性表达的专属锚定蛋白质;机械损伤后,早期ERK信号通路激活,并上调DG及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