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8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利用飞行磨系统对实验种群橘小实蝇的1、6、11、16、21、26、31日龄的7个雌雄个体分别进行22h连续吊飞试验,测定其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橘小实蝇原始种群采自湖南长沙,经室内连续饲养约30代,成为试验种群。试验环境条件为连续光照条件,温度25℃,RH 60%—80%,光照强度为990 lx。整个吊飞过程不补充食物和水份。共得到179组吊飞数据,其中雌虫86组,雄虫93组,每个日龄处理不少于9头。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橘小实蝇雌蝇和雄蝇的飞行能力均逐渐增加,到达16日龄后雌蝇飞行能力迅速下降,表现为单峰型;雄蝇的飞行能力在16—31日龄一般维持较高水平,但在26日龄有一定波动。16日龄雌蝇和雄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分别是(2485.6±2287.2)m和(2152.3±1773.3)m。其中1头21日龄雄性个体的累计飞行距离最大,完成了8795.80 m的飞行。雌蝇累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发生在16日龄,为8116.6 m。日龄对橘小实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前者,F=2.88,P0.05;后者,F=4.98,P0.01)。雌蝇和雄蝇的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4.10,P0.05)。日龄和性别的互作对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F=2.74,P0.05)。尽管实验种群不能完全代表野生种群,研究结果对研究橘小实蝇扩散规律及综合防治,特别是改进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MODIS 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相关系数检验法对长白山国家级保护区2000—2010年间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88.95%的植被保持稳定,9.71%的植被显著改善,1.34%的植被显著退化,植被的总体保护效果较好。从植被变化的驱动因子来看,气温对植被的影响略强于降雨,气温和降雨与植被变化的关系总体上都呈负相关,但显著相关的面积均不足8%,10年间气温和降雨对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的影响总体有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上的植被变化存在一定空间差异,海拔1 800 m以上,坡度26°—35°范围内的岳桦林和苔原植被出现较明显退化。自然保护区内规模日益扩大的旅游活动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与部分植被的退化有一定关系。尽管自然保护区内植被显著退化的面积仅占1.34%,但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此,提出三点建议以更有效地保护现有植被和恢复已退化植被,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基于血管内高频超声的血管壁组织应变成像及弹性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血管内高频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成像技术,对IVUS图像灰度值进行换能器偏心校正后,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管壁组织运动分阶叠加光流估计方法获得血管内施压条件下组织微元位移与应变分布,采用弹性重构方法获得了实际血管壁真正意义上的横断面弹性显微图像,由离体猪血管实验结果证实。将血管力学实验研究推进到二维亚毫米微结构层次,有希望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过程监控与治疗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4.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疣鼻天鹅繁殖行为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11月和2007年4~8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疣鼻天鹅(Cygnus olor)的繁殖数量、繁殖行为及迁飞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疣鼻天鹅通常4月初迁来,10月底迁离,居留期长达196 d左右(n=3).4月下旬开始求偶,时间一般为上午进行,没有固定求偶地点,每次求偶所需时间平均172 s(n=8).主要依靠炫耀行为来保卫和标记领域.2006与2007年的繁殖种群数量均为12只(6对),2006年育成幼鸟数分别为4、2、4、3、6、3只;2007年仅有3对繁殖成功,幼鸟数分别为4、4、5只. 相似文献
2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土壤有机碳氮的协同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成对样地途径,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分布及其协同积累特征,探讨了次生演替导致的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效应变化及其碳氮耦合机制.结果表明: 杨桦次生林比原始阔叶红松林在土壤表层和亚表层(0~20 cm)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碳和氮,其土壤C/N值也显著低于阔叶红松林;相对于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林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平均增加了14.7 t·hm-2,相当于29.4 g·m-2·a-1的土壤碳汇增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不同林型的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积累特征.与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相比,相对富氮的杨桦次生林生态系统的上部土层中氮对有机碳的决定系数明显高于阔叶红松林,说明杨桦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含氮有机质积累.在有机质最丰富的表层(0~10 cm),两种林型间轻组有机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但杨桦次生林重组有机碳、氮的含量、储量及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阔叶红松林,其中,重组有机碳储量平均增加了8.5 t·hm-2,表明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增加主要在于矿物质结合态稳定性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增容.凋落物分解和稳定性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碳氮耦合机制是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6.
27.
摘要:【目的】研究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基因组中T-DNA插入位点的整合模式特征。【方法】利用农杆菌(Agrobactirium tumfacience)介导法构建灰葡萄孢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利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技术对转化子中T-DNA的旁侧序列进行扩增和克隆,对获得的旁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T-DNA插入在灰葡萄孢菌基因组非编码区的占69%,插入在外显子的占30%。T-DNA在插入的过程中发生了碱基缺失、增加等重组现象,其中左边界(left border,LB)整合到基因组碱基缺失较少,有的保持完整,而右边界(right border,RB)及其近邻的T-DNA区域缺失碱基较多。T-DNA的插入位点还发现有额外的序列插入。【结论】对灰葡萄孢菌中插入T-DNA的整合模式的分析为开展该菌的功能基因组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植物是否在有氧条件下自身产生甲烷、其产生机制和释放速率等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如果确证植物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较大量的甲烷,就必须重新认识和计算全球甲烷的源汇及其收支平衡。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排放的甲烷有一部分是由土壤或木本植物的根和树干内部产甲烷微生物产生,再通过植物传输进入大气中的;植物本身产生甲烷的机制可能主要是在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下,将植物细胞壁成分果胶、木质素等中的甲氧基转化为甲烷,这一过程受到高温、强光和UV辐射等环境胁迫的刺激。根据植物排放速率或大气甲烷浓度与碳同位素组成的实测值,对区域和全球植物源甲烷排放率做出的估算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更多植物和更多地点开展实测研究,深入了解植物产甲烷的机制和过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才能进一步提高估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的相关性。影响棉蚜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的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的降雨量,其次是1~8月的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的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荸荠汁中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分为荸荠汁原液,乙醇提取液。活性炭吸附部分。阴离子交换树脂3N甲酸法脱部分和纸层析分离部分等;并用各种植物材料和方法对提取分离的各个部分广泛地进行了生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汁中的活性物质能促进烟草髓和爬山虎愈伤组织的生长,加速葡萄茎段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烟草形成层生芽,刺激豌豆胚和水稻胚的生长,促进黄瓜离体子叶的扩大和叶绿素的形成,加速木槿插枝生根,和刺激黑麯霉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荸荠汁促进各种植物器官和组织生长的效应类似于椰子乳。还用胚芽鞘垂直生长、水稻幼苗生长和菸草髓愈伤组织的生长等鉴定生长素、赤霉素和激动素的比较专一的方法对荸荠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汁对以上植物和组织的生长都没有以上三种物质的专一作用。由此初步证明荸荠汁中起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不是生长素、赤霉素。但是肯定的结果还必须将活性物质完全分离提纯,并且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