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21.
AGG/AGA密码子在proUK基因中出现的频率高达2%,大肠杆菌中现有的编码tRNA UCU的argU基因不能满足proUK高表达的需要。本文研究了argU基因剂量对proUK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argU基因的中等拷贝数质粒能促进proUK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22.
褐藻胶是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一类多糖,降解为褐藻寡糖后能表现出更多的生物活性。从海洋样品中筛选出产褐藻胶裂解酶芽胞细菌16株,基于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HB12274为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TLC结果显示,海藻酸钠经粗酶液降解形成2~7聚合度的褐藻寡糖和单糖,菌株与马尾藻叶片共培养时能明显降解叶状体结构。为褐藻胶裂解酶的生产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423.
平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衰退现状,促进其更新复壮及可持续发展,对四合木老龄化植株进行了0 cm、5 cm、10 cm、15 cm(文中定义为A、B、C、D)四种平茬高度处理,以未平茬老龄植株为对照(CK),跟踪测定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平茬能够促进四合木老龄化植株更新复壮,平茬后第一生长季各处理组株高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处理B、C、D冠幅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各处理组新生萌条数量大于CK、萌条基径和萌条枝长极显著大于CK(p<0.01),其中处理B株高和冠幅生长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41.43 %和417.21 %,平均萌条数量为324枝分别大于处理A、C、D和CK的293枝、229枝、221枝159枝;(2)对照植株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四种平茬处理植株平茬后第一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为单峰曲线,而平茬后第二个生长季7月份变为双峰曲线;(3)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排序均为:处理B>D>C>A>CK,其中,处理B日均值分别为CK的2.07倍和1.94倍;(4)平茬处理改善了四合木植株水分状况,提高了四合木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处理组蒸腾速率和水势均高于对照组;(5)平茬处理提高了四合木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处理B提高程度最为明显,前两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CK的1.38倍和1.42倍;(6)在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内,5 cm平茬较其他高度平茬在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明显优势,但随平茬年限的增加其状况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4.
为探讨铅锌胁迫下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e)的吸附水平及生理响应, 分别设置不同Pb2+(浓度梯度为0、0.01、0.05、0.10和0.20 mg/L)、Zn2+(浓度梯度为0、0.05、1.00、2.00和4.00 mg/L)浓度单一和复合胁迫轮叶黑藻28d, 测定其对铅锌的吸附量, 叶绿素a、叶绿素b、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 高浓度(≥1.00 mg/L)的Zn2+可促进轮叶黑藻对Pb2+的吸收, 对Zn2+的吸附主要受Zn2+处理浓度的影响; 低浓度Pb2+和Zn2+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高浓度(浓度≥1.00 mg/L)胁迫则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受到胁迫时其抗氧化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 但一定浓度的Pb2+与Zn2+在单一和复合胁迫下, 抗氧化系统受限, 说明抗氧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转, 机体受到损伤。研究结果为轮叶黑藻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5.
构建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西施舌多糖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将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5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环磷酰胺(CTX,5 mg/kg)、西施舌多糖3个剂量(100、200、300 mg/kg),2周后,每3 d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实验持续26 d,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西施舌多糖对人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西施舌多糖各剂量组中抑瘤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西施舌多糖300 mg/kg实验组效果最佳,抑瘤率达28.85%。  相似文献   
426.
近年来银杏叶的医学价值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有效物质的提取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更是不断改进,提取率大幅提高。本文主要对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做一简单概述,并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427.
目的在人工实验舱模拟高原环境下,探讨建立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条件。方法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低氧24 h组、低氧48 h组、低氧72 h组、低氧7 d组,测定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及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24、48、72 h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依次为(81.58±0.86)%、(82.13±0.57)%、(82.21±0.88)%,高于正常对照组(78.72±0.52)%,肺组织中IL-6依次为(329.30±133.58)、(323.92±127.42)、(506.29±197.19)pg/mL,TNF-α依次(221.08±20.26)、(208.05±20.33)、(244.63±51.53)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IL-6(187.26±69.49)pg/mL,TNF-α为(91.81±22.24)pg/mL。低氧7d组肺组织含水量(81.47±0.65)%、肺组织中IL-6(241.33±83.60)pg/mL、TNF-α(109.99±31.98)pg/mL,均显著低于低氧72h组,病理学结果显示72h组肺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有明显的充血和水肿。结论模拟海拔5000 m环境,建立大鼠肺水肿模型的较好的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428.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考点。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类型、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429.
在秦岭林区的锐齿栎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82科227属495种,其中乔木123种,灌木100种,草本240种,层间植物32种;非维管束植物有15科19属19种,其中苔藓植物9科13属13种,蕨类植物6科6属6种。群落中偶见种或稀有种的频度出现的百分比高,体现了群落在生境上的差异性,也说明了该群落是一个种类比较丰富、均匀的群落。其区系种类复杂、繁多。地理联系广泛,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其中温带成分占优势,共有115属,占总属数的53.99%;而北温带成分又在其中占明显优势,共有92属,占总属数的43.19%,这些北温带成分大多是该群落各层次中的常遇植物,也是主要的建群植物和主要的伴生植物,体现了锐齿栎群落植物区系的温带亲缘性;各热带成分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了该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渊源关系及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相适应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430.
封闭群草原兔尾鼠肝脏和胰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肝脏、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草原兔尾鼠的肝脏纤维组织极少,肝小叶间界限不明显;部分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少量毛细胆管;门管区较少,分布不均匀,其静脉形状不规则、腔大,胆管及动脉则较小。2.胰腺分叶清晰,腺泡细胞较大,胞浆多呈嗜酸染色;小叶中部腺泡着色较深,外侧腺泡着色较浅;胰岛大小不等,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索状,光镜下未见特殊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