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依据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 ,样品用量少 ,分辨率高的特点 ,建立了一个用于检测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中肠和脂肪体细胞色素P45 0O -脱甲基活性产物的小型反应体系 ( 875 μL) ,其中含 0 1mol L ,pH 7 8Tris HCl缓冲液 ,0 5 μmol,NADPH ,7 5 μmolMgCl2 ,0 0 85 %BSA ,0 1 5 7mmol对硝基苯甲醚及酶液。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直接检测该反应体系中棉铃虫细胞色素P45 0的O -脱甲基产物对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72.
在分离到的棉铃虫AChE五种不同的分子型中 ,2 .1s和 8.7sAChE抗性品系对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明显低于敏感品系 ,成虫头部I50 值分别相差 1 86.3和 84.8倍 ,幼虫I50 值分别相差 1 0 1 0 倍和 1 0 5 倍。幼虫 5.3sAChE对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相差达 1 2 3倍 ,而成虫则没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2 .1s、5.3s和 8.7sAChE敏感度降低可能是造成棉铃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LC2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阿维菌素抗性(AV-R)和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旨在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 氰氟虫腙对小菜蛾3龄幼虫抗性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4 mg/L和0.09 mg/L; 对敏感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0 mg/L和0.07 mg/L。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0.09 mg/L 处理小菜蛾后, 对处理代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处理种群的化蛹率、 蛹重、 羽化率、 繁殖力; 明显延长蛹期, 缩短成虫产卵期和寿命; 对子代种群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 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 延长发育历期。处理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值率(R0)显著低于对照种群(P<0.0001)。亚致死剂量的氰氟虫腙对小菜蛾抗性种群的影响大于敏感种群, 对处理代种群的影响大于子代种群。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可以极大地影响小菜蛾尤其是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种群动态, 因此氰氟虫腙对于小菜蛾的抗性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田间条件下不同诱导棉花挥发性物质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机械损伤(处理A)、棉铃虫为害(处理B)、棉铃虫为害+棉铃虫体(处理C)和水杨酸诱导(处理D)4种处理方式,对田间现蕾期棉花植株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有30多种棉株挥发性化合物被定性检出,对其中10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棉株挥发的绿叶气味化合物有3-己酮、2-己酮和3-己醇等;单萜类化合物有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3,7-二甲基,1,3,6-辛三烯等;脂肪族化合物有丙酸丁酯、乙酸戊酯、乙酸丁酯和3-甲基丁酸乙酯;芳香族化合物有苯乙酮、苯甲醛等.处理C和处理B的棉花挥发信息化合物种类和释放量均明显多于对照,这两个处理检测到3,7-二甲基,1,3,6-辛三烯;而处理A和处理D未检测到该化合物.与对照相比,处理A挥发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差异不显著.在田间,处理B、处理C和处理D均能诱导促进棉株挥发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75.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选育和现实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估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棉蚜对吡虫啉(imidacloprid)的抗性选育和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方法】采用单头反选育法和群体汰选法,分别得到了棉蚜对吡虫啉敏感品系(LC50为0.176 mg/L)和抗性品系(LC50为14.657 mg/L)。采用阈性状分析方法,获得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结果】相对于田间原始种群(LC50为0.346 mg/L),吡虫啉敏感棉蚜品系对吡虫啉的LC50减少了2倍;获得的吡虫啉抗性棉蚜品系,经过40代的选育,得到抗性倍数为室内敏感品系的83.27倍的抗性品系。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478。进一步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基于80%~90%的选择压力,预计抗性增长100倍时,吡虫啉可使用30.2~38.1代。【结论】这些研究说明棉蚜对吡虫啉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6.
陈澄宇  康志娇  史雪岩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5,58(10):1126-1130
植物次生物质(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及繁殖可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昆虫可以产生毒杀作用。为了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不利影响,昆虫通过对植物次生物质忌避取食、解毒代谢等多种机制,而对寄主植物产生适应性。其中,昆虫的解毒代谢酶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等,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的解毒酶系统不仅可以代谢植物次生物质,还可能代谢化学杀虫剂,因而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密切相关。昆虫细胞色素P450s和GST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被植物次生物质影响,这不仅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防御产生了适应性,还影响了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因而改变昆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掌握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在昆虫抗药性中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机制、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性对昆虫耐药性及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氯虫苯甲酰胺诱导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上调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采用O-脱乙基香豆素法研究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其对P450基因(CYP9A9, CYP4G37,CYP4S11和CYP6B)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表达的影响。【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P450酶及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均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甜菜夜蛾4龄幼虫取食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饲料至5龄, 在蜕皮后6-36 h内, 其P450s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90~2.92倍, 诱导效应高于0.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其P450s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11~1.62倍)。同时, 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甜菜夜蛾中肠P450基因CYP9A9, CYP4G37和CYP6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为对照组的1.97~3.95, 2.46~4.29及1.53~4.48倍, 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的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为对照的1.85~4.08倍。【结论】结果提示,氯虫苯甲酰胺可能通过诱导3种P450基因及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了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  相似文献   
78.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将2-十三烷酮按0.005%~0.01%(重量比)的浓度加到棉铃虫人工饲料中,连续诱导3代,测定棉铃虫中肠和脂肪体中细胞色素P450(cyt-P450)含量以及与标准配基(正丁醇、吡啶、苯胺、环己烷)形成的氧化型结合光谱。2-十三烷酮诱导品系的中肠cyt-P450与CO结合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449 nm处,脂肪体cyt-P450与CO结合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450.7 nm处。中肠cyt-P450除了在450 nm附近存在一个吸收峰外,在通入CO后依次在414、415、418 nm附近出现吸收峰,随后该峰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第31次扫描)在420 nm处又开始出现一个弱吸收峰。2-十三烷酮诱导品系的中肠、脂肪体cyt-P450与4种标准配基形成的差光谱与对照相比在峰型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肠cyt-P450与正丁醇形成双峰双谷的光谱;脂肪体cyt-P450与正丁醇形成的光谱最大吸收峰在416.61 nm处,波谷在424.91 nm处;中肠cyt-P450和脂肪体cyt-P450与吡啶形成的光谱为典型的Ⅱ型光谱,而与环己烷形成的光谱为不典型Ⅰ型光谱;中肠和脂肪体的cyt-P450与苯胺形成典型的Ⅱ型光谱,最大吸收峰分别在443.30和428.92 nm处,最小吸收分别在402.30和401.00 nm处。  相似文献   
79.
棉蚜抗氧化乐果品系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室内用氧化乐果逐代筛选的棉蚜抗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的抗性倍数是17。用α-乙酸萘酯(α-NA)、α-丁酸萘酯(α-NB)、α-磷酸萘酯(α-NP)和β-磷酸萘酯(β-NP)作底物比较研究了氧化乐果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Aphis gossypii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等有关的动力学常数。以α-NA和α-NB作底物时,抗性品系棉蚜的比活力显著低于敏感品系的;以α-NP和β-NP作底物时,两个品系棉蚜的比活力、Km和Vmax没有明显差异。用α-NA、β-NA作底物染色做酯酶同工酶电泳,抗性品系棉蚜的酯酶同工酶染色比敏感品系棉蚜的浅。  相似文献   
80.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抗性选育及其对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进行了抗性选育,并对选育过程中小菜蛾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选育从F0至F21代,抗性缓慢波动上升,达到选育前的122.91倍;F21至F27代,抗性迅速增长,达到选育前的812.73倍,抗性发展趋势呈现S型曲线。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没有明显的影响;羧酸酯酶(CarE)活性,F27是F0的1.5倍,从F22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F27是F0的2.2倍,且从F18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选育的抗性品系,增效醚对阿维菌素增效6.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