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92.
通过外施二氯喹啉酸、生长素处理,研究二氯喹啉酸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长特性、蛋白浓度、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g·hm-2二氯喹啉酸处理24 h未对S型稗草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而二氯喹啉酸单独处理及外施IAA的二氯喹啉酸处理均能显著增加R型稗草鲜重。在不施药、二氯喹啉酸单独处理、二氯喹啉酸与IAA共同处理的条件下,R型稗草比S型稗草的蛋白浓度分别提高23.5%、29.8%和64.0%,R型稗草表现出较高的抗逆境耐受能力。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两种生物型稗草SOD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施外源IAA能提高S型稗草POD活性,而对R型稗草SOD、POD活性影响不显著。提高生长素含量可显著促进R型稗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93.
研究高粱馒头的工艺及品质,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5.74%高粱粉、45.74%小麦粉、6.52%谷朊粉和57.5%水在35min的二次醒发时间下醒发,可以得到品质良好的高粱馒头,在这种配比下得到的馒头感官评分为86.28。经测定,该高粱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57.07,属中GI值水平,适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食用。  相似文献   
94.
抗性淀粉作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功效的膳食纤维,其无法在小肠中直接消化吸收,需要经肠道微生物发酵,可通过与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调节微生物组构成,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益生元。抗性淀粉的益生元功效可影响肠道微生物,可以应用于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的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95.
刘耘  宗敏华 《生物技术》1999,9(5):12-15
脂肪酶Lipozyme^IM经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显著提高。该文系统地探讨了有机溶剂特性,有机溶剂水含量以及有机溶剂包温度和浸泡时间对Lipozyme^IM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Lipozyme^IM经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沉沦 泡处理后活性成倍增长;浸泡的最佳温度为60℃左右,浸泡时间对酶活影响不大;随着有机溶剂水含量的增加,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6.
【目的】揭示禁牧处理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c)和Ochiai(Oi)指数,对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的8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分析。【结果】(1)禁牧增加了草沙蚕(Tripogon bromoides)、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2)研究区内禁牧处理的群落总体表现为负关联(Vr=0.43),自然放牧群落总体表现为正关联(Vr=1.21);χ2检验表明8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28个种对在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67.9%和53.6%的种对表现出负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均...  相似文献   
97.
大白菜乙烯受体基因家族分子特征、微同线性与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MMER与BLAST相结合的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中挖掘了10个大白菜ERT基因,被命名为BraERT1-10.基因结构分析显示,乙烯受体基因的外显子数目变异大,其范围为1-15.微同线性结果表明,白菜与拟南芥间以及白菜基因组内共有5对基因区段具有较高同线性,每对基因区段间至少共享了8个保守序列模块.蛋白保守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raERT1、BraERT2和BraERT8都具有N端疏水区域、GAF区、HisKA区、反应调节区,分别被定位于质膜、叶绿体和线粒体;BraERT3、BraERT4和BraERT7虽然有N端疏水区域、GAF区和HisKA区,但没有完整的反应调节区,分别被定位于质膜、质膜和胞质外;其余4个蛋白不具有典型区域,主要定位于核和叶绿体内.进化树结果显示,大白菜ERT基因具有3种类型,分别归属于不同3个类群.本研究为大白菜ERT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线索,为进一步解析大白菜乙烯信号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本文旨在研究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是否通过作用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中的海马神经元损伤。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制备CIRI动物模型。选取雌性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 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组、溶媒(MCAO+DMSO)组、GPER特异性激动剂G1(MCAO+G1)组。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情况,用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海马CA1区GRP78 (78 kDa glucoseregulatedprotein78)的分布和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GRP78、Caspase-12、CHOP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GRP78、Caspase-12、CHOP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指数、GRP78、Caspase-12和CHO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G1可逆转MCAO组大鼠的上述变化。以上结果提示,激活GPER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CIRI,其机制可能涉及GPER对ERS的抑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系统评价mi R-200家族(mi R-200a、mi R-200b、mi R-200c、mi R-141、mi R-429)的表达与卵巢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仔细检索搜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 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ISI 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与mi R-200家族相关的卵巢癌预后的文献。检索日期为数据库的建库时间至2013年9月20日。提取与mi R-200家族相关卵巢癌预后的相应数据,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累积肿瘤组织577例。Meta分析显示,mi R-200家族低表达组的合并优势比是高表达组的1.347倍(95%CI:1.052,1.725)。mi R-200a、mi R-200c、mi R-141的亚组分析结果分别为1.091(95%CI:0.718,1.659)、1.285(95%CI:0.765,2.161),1.122(95%CI:1.043-1.208)。mi R-200家族、mi R-141与卵巢癌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2)。结论:mi R-200家族在卵巢癌的预后判断中可能起到预后标记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在4 Hz谐振频率下不同干预方式对兔抗谐振后血清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 1α)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75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3个谐振干预实验组,每组15只,分别于实验的2、4、6周从每组随机抽取5只在清晨空腹状态下经耳缘静脉穿刺抽取5 m L静脉血,测定血清BALP、6-keto-PGF 1α及MDA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谐振干预3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谐振干预1、2组血清BALP、6-keto-PGF 1α第4周开始升高,MDA含量从第6周开始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谐振干预3组血清BALP、6-keto-PGF 1α和MDA的含量在第4、6周降低且谐振干预1、2组与谐振干预3组同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干预对谐振引起的下腰痛早期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以PEP加工成大小不同空心棉球组成表面凹凸不平的座垫对于防治下腰痛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