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及其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秦玉川  蔡宁华 《生态学报》1991,11(4):331-337
  相似文献   
382.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NGAL、GLI、NLR水平,分析NGAL、GLI、N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GLI、NLR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AL、GL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GAL、GLI、NLR与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均呈正相关(P<0.05)。高NGAL、GLI、NLR、CPIS评分、NIHSS评分、TNF-α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GAL、GLI、NLR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4,其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NGAL、GLI、NLR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较为显著,三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83.
在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期间 , 监测了梅梁湾水体中叶绿素 a 和氮磷营养盐的动态变化, 并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缺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 以探讨两种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对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 在水华期间 , 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不高, 并处于波动状态;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对氮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 在无磷培养基中 , 铜绿微囊藻能保持 8 天的指数生长, 而斜生栅藻在无氮或无磷培养基中生长都非常缓慢。两种藻对磷饥饿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氮。通过生长速率的比较, 发现铜绿微囊藻对磷饥饿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斜生栅藻, 因此更能够适应波动的营养供给条件。对营养盐饥饿耐受能力的不同导致两种藻在营养盐波动的情况下微囊藻更易取得优势, 成为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84.
瑞香狼毒根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周乐  元超  秦宝福  苗芳  刘拉平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46-2349
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 ,首次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出两个具有广谱性杀菌活性的物质 ,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狼毒素 B和狼毒色原酮 .生测结果表明 ,两个化合物在 2 2 0 0 m g· L- 1浓度对苹果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蕃茄早疫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85.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物产量1958.0~2770.5kg·hm-2,改善玉米产量结构,提高玉米籽粒产量866.0~1144.5kg·hm-2.并能降低玉米耗水系数,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80~3.399kg/ mm·hm2 .在旱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提高旱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86.
运用酶解振荡压片技术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分别研究了无籽八月桔的胚囊育性及无籽八月桔自交和异交(无籽八月桔×台湾椪柑,无籽八月桔×有籽八月桔)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无籽八月桔胚囊可育,成熟胚囊具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以及一个大的含二个极核的中央细胞;其自交和异交的胚胎发育均正常,授粉后2周出现球形胚和少量心形...  相似文献   
387.
利用PCR方法从一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物(FAVI-JS)中扩增出其基因组的两个末端L片段和r片段、ITR片段,并分别克隆进pGEM-T easy载体,然后将L片段、r片段和ITR片段同时克隆进pHC粘粒载体中,获得质粒pHC-FAVI-r-ITR-L,再在该克隆片段中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获得转移质粒载体pFAVI-eGFP.将pFAVI-eGFP转染已被该野生型Ⅰ群禽腺病毒分离物感染了的鸡胚肾细胞进行同源重组,通过无限稀释法筛选重组病毒,结果获得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Ⅰ群禽腺病毒rFAVI-eGFP,证明位于基因组右末端r片段和ITR片段之间的位点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区,为禽腺病毒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8.
重组鸡γ_干扰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鸡γ-干扰素(ChIFN-γ)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1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1-ChIFN-γ,然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通过位点特异性转座,将ChIFN-γ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Bacmid-ChIFN-γ;通过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的表达;通过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rChIFN-γ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Sf9细胞能高效表达rChIFN-γ,且当每个细胞的感染量为1个病毒时,细胞在感染96h后,rChIFN-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最高,达到106~107.2U/mL。以rChIFN-γ进行对新城疫病毒(NDV)F48E8株、禽流感H5N1病毒(AIV-H5)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的抗病毒活性试验,发现rChIFN-γ对AIV-H5和MDV GA株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但对NDVF48E8株病毒在体外不能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仅能在病毒滴度上表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89.
目的 通过对拟应用于航天飞船模拟试验的实验动物恒河猴进行朊病毒基因检测和分析 ,了解其朊病毒疾病易感性 ,进而为该试验所用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朊病毒疾病的遗传数据。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猴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 ,采用PCR方法扩增恒河猴朊病毒基因 ,将其克隆到T—VECTOR ,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恒河猴PRNP基因片段为 76 2bp ,该基因内无内含子 ,包含了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 ,编码 2 5 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 2 7 6× 10 3。与已报道的猴的相应序列作比较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5 %以上 ,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5 %以上。其中发现了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N97S ,H10 0N和未曾见报道的Q5 2E点突变位点 ,以及沉默突变位点A78G ,T84C ,T4 95C ,A5 6 4G ,C6 5 4 ,未发现与朊病毒敏感性连锁的氨基酸多态位点P10 2L、M12 9V ,N171S和E2 19K。结论 航天医学实验所用 17只恒河猴不存在朊病毒敏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390.
为明确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东莨菪内酯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毒力的温度效应,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两者不同温度下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 在8~26℃的温度范围内,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正温度系数; 在26~34℃的温度范围内两者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负温度系数。其中26℃下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表现出较好杀螨活性, 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84和0.3376 mg/mL; 23℃下的毒力次之。致死中浓度(y)与温度(x)关系的拟合方程为: 东莨菪内酯: y1= 0.006x12-0.278x1+3.403;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y2=0.007x22-0.354x2+4.826。对y求最小值得出,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最高毒力温度分别为23.2℃和25.3℃, LC50分别为0.1828和0.3504 mg/mL。据此认为,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两种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先呈正相关, 到达最佳毒力温度后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