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蛋白在的表达与PET-CT检测的SUVmax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一病例首先行PET-CT检查,然后行CT导引下活检穿刺,同一病灶取2个穿刺部位,分别为肿瘤组织内SUVmax值2.5-5区域及SUVmax〉5区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内部不同部位EGFR表达。结果: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肿块SUVmax值与组织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SUV值与组织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覆土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和出菇整齐度的重要因子,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对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进行检测,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群落与双孢蘑菇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不同覆土的理化特性,应用PCR技术对不同覆土材料提取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和真菌28S rDNA,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双孢蘑菇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覆土材料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具有多样性,其中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存在差异,使用纯泥炭与粉碎稻草处理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62%;通过真菌2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粉碎稻草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达3.576,但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覆土处理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相对减少;栽培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量、总产量可能与覆土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是一类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的大型真菌,其卓越的抗氧化活性备受关注。本研究比较了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桑黄)和瓦尼桑黄S. vaninii (杨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它们化学成分的差异。实验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和L929细胞抗衰老实验作为指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和瓦尼桑黄发酵产物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桑树桑黄发酵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瓦尼桑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从桑黄中共鉴定出11种多酚类物质,瓦尼桑黄发酵产物成分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4.
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其高抗氧化能力的来源。以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作为抗氧化的指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桑树桑黄;杨树桑黄醇提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高于桑树桑黄醇提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比较了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乙醇提取物成分差异,桑树桑黄中共鉴定出19种多酚类物质,杨树桑黄中除了与桑树桑黄中相同的19种物质,还另外分析出3种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CSL(CBF1/RBP-Jκ/suppressor of hairless/LAG-1)转录因子家族在真菌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研究已构建了肺形侧耳变温结实相关消减杂交文库,并从中筛选到一个代表csl基因部分序列的EST。通过TAIL 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Pleurotus pulmonarius csl-1,简写为 Ppcsl-1),并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Ppcsl-1 cDNA全长2 991bp,编码一个99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命名为PpCSL-1)。进化分析显示在担子菌CSL中,PpCSL-1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CSL(PoCSL)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Ppcsl-1在菌丝经过5℃ 12h冷处理之后的表达量最高,表明其有可能被冷刺激诱导表达并在开启子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瓦尼桑黄中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提取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大孔树脂纯化桑黄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HPD-100大孔树脂纯化桑黄多酚的效果最好,其静态吸附-解吸最佳参数为:吸附时间为4 h,上样浓度10 mg/mL、上样液pH 4.0、解吸乙醇浓度为70%;动态吸附-解吸最佳参数为:上样量100mL、洗脱量110mL。在最佳条件下桑黄子实体多酚的纯度从14.56%提高到33.81%,纯化后的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2.75%和93.03%,对牛血清蛋白氧化损伤保护效果良好,能有效抑制L929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7.
以育粉灵芝‘G-HN01’、‘G-XZ01’、‘G-LQ01’和育芝灵芝‘G-LQ02’两类品种为比较研究对象,进行袋料栽培实验。观测比较发现4个灵芝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袋料栽培模式的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比较两种类型灵芝品种子实体显微结构差异,无孢子品种在显微结构上与其他3种育粉灵芝有着明显的区别;测定4个品种代料栽培子实体中功效成分及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3个育粉品种之间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上有显著差异,但育粉品种和育芝品种之间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香菇Lentinula edodes质地是影响其食味品质和货架期的一系列重要品质指标。本研究首次基于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结合传统感官评级对ZX6(浙香6号)和Lsm9两个香菇亲本及其2个杂交菌株(L1*11和L4*6)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柄P1、菌盖顶部P2、菌盖中心P3和菌盖侧边P4)的7个质地指标和2个传统的感官评级(菌盖紧实度和菌柄紧实度)进行评价。相关性分析显示传统感官紧实度评级可以与6个质地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TPA方法可取代并量化传统方法,不同取样部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菌盖中心取样部位(P2)在7个参数中与其他菌盖部位具有最大范围的相关性,这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2可最大程度代表菌盖的质地情况。此外,显著正相关存在于硬度1、粘附性、硬度2、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6个指数间。从品种和遗传角度而言,ZX6除了内聚性较低以外,其他参数均高于Lsm9。杂交菌株L4*6在硬度1、硬度2、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5个指数与低值亲本Lsm9无显著差异,说明Lsm9决定上述指标的遗传变异在杂交F1菌株L4*6存在一定程度的显性遗传,L1*11在硬度1、硬度2和胶黏性方面显著低于双亲,存在“超亲现象”。本研究为后续香菇子实体质构分析提供了科学和精细的方法依据,同时也为遗传学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发现1个具有雄性不育与单性结实特征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辣椒材料,并对该材料的农艺性状、单性结实坐果率、不同发育时期的不育系单性结实与可育系单性结实内源激素进行测定;利用田间鉴定和显微镜镜检,分析了F2群体的遗传分离情况,并利用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msw、ms、msms、msc-1开发的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的育性分离比。结果表明: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纵横径较大,可育系与不育系单性结实坐果率明显不同,可育系坐果率为22%,不育系坐果率为43%;不同时期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的赤霉素(GA4)含量显著高于可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田间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表明,F2群体中可育系有97株,不育系有30株,分离比为3.2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确定其育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将该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命名为GMS702AB。本研究提供新的辣椒不育系,有助于辣椒育种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麦草栽培配方,我国双孢蘑菇栽培材料主要是以水稻秸秆为主.为了降低农业秸秆废弃物的焚烧和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持续发展,需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地特色农业废弃物资源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基质.为鉴别不同材料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和产量差异,本研究以8种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的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