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91.
激光陷阱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钩端螺旋体菌苗37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从其研制生产与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展望。  相似文献   
293.
作者对国产伤寒Vi多糖菌苗和法国Merieux产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及血清抗体应答情况进行比较,接种后6~8小时法国菌苗的体温反应同国产菌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347,0.25>P>0.01),24小时后反应消失,免后一月国产菌苗和法国菌苗Vi抗体四倍增长率分别为91.80%和89.6%(x2=0.164,P>0.05),GMT分别为36.94和35.49(t=0.653,P>0.05),二者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94.
蝙蝠听觉器的“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蝙蝠听觉的“视”功能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二种不同类型的回声定位蝙蝠所发现的超声信号特征,同时还讨论了回声定位的分辨率和该功能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95.
研究了稻田常用杀虫剂杀虫双、甲胺磷、扑虱灵3种农药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捕食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功能的影响。提出用功能减退率来综合评价农药对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24h杀虫双常用浓度540mg/L、810mg/L对狼蛛的杀伤力为12.63%、27.57%。功能减退率分别高达65.41%和81.3%;甲胺磷100mg/L24h对狼蛛的杀伤力和功能减退率分别为49.8%和68.56%。这2种药剂对狼蛛的作用机制不同,甲胺磷毒性大,狼蛛死亡率高,但对非致死狼蛛的捕食功能减退率比杀虫双处理略小,狼蛛的捕食功能恢复快于杀虫双处理。杀虫双处理的浓度越高,狼蛛的功能减退率越大、功能恢复越慢。扑虱灵对狼蛛的杀伤和功能减退均不大。2种药剂处理后狼蛛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约需7d左右。田间试验表明频繁地使用甲胺磷削弱了天敌功能导致飞虱再猖獗。  相似文献   
296.
三种蜘蛛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才 《昆虫知识》1991,28(2):65-67,7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三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两种害虫(稻纵卷叶螟幼虫、褐稻虱若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的结果分析表明共存系统中天敌通过捕食害虫能明显地减轻水稻损失;在供试的密度范围内,褐稻虱自身密度每增加1倍,水稻损失率大约增加6%左右;稻纵卷叶螟幼虫密度的增加对水稻损失有加重趋势,但损失率的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297.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梁子才  程振衡 《昆虫学报》1991,34(2):141-145
本文报道在注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血细胞对侵入物的防卫反应.实验采用的侵入物包括大肠杆菌、苏芸金杆菌、酵母菌、白僵菌和人血细胞.实验表明颗粒细胞对异物有吞噬作用,还可与浆细胞共同形成结节进行防卫;解剖发现,结节可存在于脂肪体表面.注射异物半小时后;虫体内血细胞总数骤然下降,三种主要血细胞中颗粒细胞近乎消失,而浆细胞和小球细胞的数量则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98.
稻田三种捕食性天敌与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捕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种群生态学的活跃课题。Lotka-Volterra(1925)方程是最早用于研究捕食者-猎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后许多作者进一步研究了捕食者-猎物(寄主-寄生物)的关系(Nicholson和Bailey,1935;Holling,1959;Hassell和Varley,1989;Murdoch,1969;Manley等,1972;李超等,1982,1983;丁岩钦等,1983;兰仲雄  相似文献   
299.
面包酵母中己糖激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0.
采用青霉素梯度琼脂平皿筛选法,利用对青霉素G高抗性表型,专一筛选大肠杆菌青霉素酰化酶高产突变株。一次涂皿可淘汰绝大部分未突变株。我们从青霉素G梯度琼脂平皿上获得528株,从中得到32株产酰化酶活性高于出发菌株的正突变株,正突变率为6.06%,最高突变幅度为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