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RF)的原因及防治疗措施。方法:将194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呼衰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158例),比较分析相关因素,对发生RF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和气管切开的抢救。结果:36例RF均在术后24~72h发生,33例痊愈,死亡3例。结论:年龄、肺功能、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含量、术后其它并发症及是否吸烟等都是诱发RF的重要因素,术前积极治疗肺部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染是预防和减少RF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硅胶、凝胶柱层析方法对鸡场沼渣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分析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22β-羟基-12-齐墩果烯-3-酮(2)、21β-羟基-β-白檀酮(3)、29-羟基-12-土当归烯-3,22-二酮(4)、17β-雌二醇(5)和S(-)-雌马酚(6)。这些成分均首次从鸡场沼渣中分离得到。有研究表明,21β-羟基-β-白檀酮在IC5027.4μM就具有很好的抗肠贾第虫(Giardia intestinalis)活性。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体外实验表明,S(-)-雌马酚有助于妇女更年期症状的改善、保护心血管、缓解骨质疏松症及抗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水浮莲对水稻竞争效应、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稻田生产中的扩散规律和对水稻农业性状的影响,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de Wit 取代试验方法和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水浮莲与水稻(云稻2 号)混种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影响、种间竞争效应、水稻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水浮莲母株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和开花株数均受到水稻的明显抑制,受到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对水稻的抑制率。水浮莲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 小于1.0)而水稻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RY 大于1.0),水浮莲混种比例大于和等于1:1 时(RYT大于1.0)与水稻不存在竞争作用,而小于1:1时(RYT 小于1.0)其存在着竞争作用,水浮莲对水稻的竞争力(CB 小于0)小于水稻。混种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明显提高,增产比例为3.54%-13.38%。生长过程中水浮莲对土壤钾、磷元素消耗大于水稻,而有机质和氮元素消耗小于水稻;混种条件下水稻明显降低水浮莲对土壤养分消耗,且二者在土壤养分上没有竞争关系。所有这些表明,入侵稻田的水浮莲与水稻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生物量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一定的水浮莲密度有利于抑制水浮莲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和促进水稻生长繁殖及其产量的提高,因此为满足饲料利用和环境净化,建议在正常耕作稻田中可对水浮莲进行适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平行同步采样法,于2012年雨季,对广州市大夫山森林公园林内外空气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进行了24 h收集,测定了TSP和PM2.5的质量浓度并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林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18±10.47)和(55.79±13.01) g/cm3;林内外TS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32 ± 33.19)和(116.61±35.36) g/cm3。林内与林外比,PM2.5和TSP平均质量浓度都显著减少(P < 0.05),表明森林能显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TSP和PM2.5中SO42-、Na+、NH4+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成分,占总离子质量的80%以上,林外这些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内(NH4+除外)。这4种离子雨季在空气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为NaCl、Na2SO4、NH4HSO4和NH4NO3。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TSP和PM2.5的水溶性组分中Na+和Cl-贡献最大,其它元素主要源自陆地源。林内外TSP和PM2.5c(NO3-)/c(SO42-)比值在0.3以下,表明固定源是大夫山森林公园空气主要污染贡献者,TSP中c(NO3-)/c(SO42-)的比值大于PM2.5的比值,说明移动源对TSP的贡献大于PM2.5。  相似文献   
125.
许璐  王芳  吴进才  王亓翔 《生态学报》2007,27(11):4547-4554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6.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7.
草地藏系绵羊IGF-I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rizol法从草地藏系绵羊肝脏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cDNA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89bp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cDNA序列,共编码7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析显示,草地藏系绵羊与其他绵羊IGF-I的cDNA编码区序列存在1个碱基差异,同源性达99.78%。  相似文献   
128.
广东中山市五桂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笔者现场调查统计,中山市五桂山共有野生观赏植物88科157属191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5属29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70科129属158种。分析了中山市五桂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和用途,并就其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区系特征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响应, 拓展森林生物学研究内涵, 以广东和江西两个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省份, 各选取2个具有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保护区, 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馆记录和文献统计, 分析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区系特征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降低。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7种, 其中, 食用菌66种, 药用菌47种, 木腐菌96种, 外生菌根菌121种;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4种, 其中食用菌206种, 药用菌94种, 木腐菌180种, 外生菌根菌134种;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9种, 其中食用菌53种, 药用菌52种, 外生菌根菌56种, 木腐菌104种;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2种, 其中食用菌70种, 药用菌67种, 外生菌根菌64种, 木腐菌47种。南岭保护区有优势科19个, 鼎湖山保护区有优势科13个, 九连山保护区有优势科5个, 庐山保护区有优势科5个; 四个保护区有相同科的数量为27, 约占总科数的36%。大型真菌群落结构也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加发生变化, 共生菌呈现下降的趋势, 木生菌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属级区系成分分析中, 4个保护区均具有从泛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地理区系特征。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大型真菌丰富度与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人为干扰强度对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能够增加木腐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但总体上对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水平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0.
脱落酸是植物的五大类激素之一,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在植物抵抗病菌、病毒及害虫等生物胁迫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脱落酸在植物应对病原物侵染过程中所起着复杂的作用,可以利于植物抗病或促进植物感病;与抗病原物相似的是,昆虫为害植物时,脱落酸诱导植物抗虫或感虫。植物体内的多种激素信号间是交互作用的,它们既可以互作促进,又可以相互拮抗抵消,脱落酸与其它植物激素如茉莉酸、乙烯、水杨酸等也存在互作。其中,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抗虫的研究较多,是否有拮抗抗虫未见报道,但它们在参与植物对线虫防御中起拮抗作用;有少量研究发现脱落酸与乙烯间有拮抗抗虫作用;脱落酸与水杨酸间有拮抗作用,但互作抗虫的研究较少。该篇综述对了解植物激素互作和抗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