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mRNA的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IL-8表达,ABC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比较胆囊腺癌和慢性胆囊炎标本组织中IL-8 mRNA表达和TAM计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IL-8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IL-8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其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犯胆总管、肝脏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高于未侵犯胆总管、肝脏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腺癌组织TAM计数,其中侵犯胆总管和发生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显著(P0.01)。IL-8 mRNA阳性病例的TAM计数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TAM计数与IL-8 mRNA评分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IL-8和TAM计数与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8可能在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2.
山竹岩黄蓍固沙群落对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半流动沙丘为对照,对5、10和22年生山竹岩黄蓍人工固沙群落不同层次(0~10、10~20和20~30cm)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山竹岩黄蓍固定流沙后,随着群落年龄的增长,土壤中C、N、P、K含量及生物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0~10cm土层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10~30cm土层.0~30cm土层中C/N由7.3增加到8.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蛋白酶、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0~10cm土层中蔗糖酶的活性是对照的49.7~284.5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3.
该研究以自育茶菊品种‘14-C-1’为材料,克隆了一个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命名为CmF3H.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14-C-1’CmF3H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W454869)全长为1284 bp,开放阅读框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1.19kD,等电点为...  相似文献   
54.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进展,各种新的肿瘤标记物的发现对肿瘤的来源和罕见肿瘤的诊断、以及转移瘤原发部位的确定,提供了客观而可靠的依据。但是免疫组化还面临不少问题。越来越多的肿瘤标记物的相对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未分化或低分化肿瘤不表达有关抗原,给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软组织肿瘤,由于组织起源的多样性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瘤细  相似文献   
55.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1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的表达。结果发现ECD在62%(13/21例)乳腺癌中呈减少至消失表达;其中83%(5/6例)高分化乳腺癌(Ⅰ级)呈保留表达,在80%(12/15例)低分化乳腺癌(Ⅱ、Ⅲ级)呈异质性减弱至消失表达;ECD表达与腺管形成程度成正相关,与核分裂数负相关。表明上皮钙粘附素的存在与否,可能决定着乳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6.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柬埔寨龙血树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和枝孢霉。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经青心酮(DHAP)治疗的PIH患者等共24例,应用组织化学分析方法观察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较高;PIH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明显减弱,并伴有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经DHAP治疗后的PIH胎盘VEC和VSMC细胞NOS活性较未经DHAP治疗者明显增加,其组织和细胞损伤也减轻。本研究结果提示胎盘内VEC和VSMC细胞的NOS减少可能与PIH的发生和/或发展有关,青心酮治疗PIH的作用可能与DHAP促进胎盘VEC和VSMC内一氧化氮(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8.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蔗螟虫发生与危害特点,协调应用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在甘蔗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中期及中后期实施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协调应用为主的防治螟虫关键技术,并加强田间管理。在广东遂溪县、翁源县和广西扶绥县两省区三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螟害防控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9.
60.
1.文中记载草鱼腸中新种絛蟲B. gowkongensisn. sp. 是由广东九江採得的。 2.本蟲促使宿主的死亡率,使淡水渔业受到很大的损失。 3.由头槽絛蟲生活史的初步观察,发现它的卵排出时,已有发育完全的胚胎。 4.从研究大量新种标本的变化中,作者认为B. opsariichthydis Yamaguti, 1934是B. achilognathi Yamaguti, 1934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