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学后果,而且能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明确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评述了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 尤其是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提出了未来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应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以及全球变化和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2.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但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于2015年1月至7月,在保护区4个林场内设置了51个2km×2km网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经过6,014个捕获日的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13科17种,鸟类6目12科28种,其中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林鸮(Strix aluco)、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普通(Sitta europaea)、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画眉(Garrulax canorus)等10个种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首次在该保护区拍摄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hera pard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Macaques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腹锦鸡和灰林鸮。兽类以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4.57;鸟类以红腹锦鸡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03。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中型兽类群落,但顶级捕食者数量稀少,应加大对其栖息地及猎物的保护恢复力度。此外,相机拍摄到大量放牧活动照片,说明当地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3.
从田菁胶的制备及特性、田菁胶的改性及其应用、半乳甘露寡糖的功能特性、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产品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新疆蚁属蚂蚁及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卫  刘建平  欧阳彤  黄人鑫 《昆虫知识》2005,42(2):186-189,F003
我国将蚂蚁食用和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北方省区以蚁属Formica蚂蚁为重要。经调查和鉴定 ,新疆蚁属蚂蚁有 2 2种 ,其中 8种蚁类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 ;对 4种蚂蚁分析测定 ,含有较高的Zn,Mn,Ce,Ca等微量和常量元素 ,说明新疆蚁属蚂蚁具有很好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福建柏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柏分布范围北纬22°~28°30′,东经102°~120°,中心分布区北纬24°30′26°30′,东经110°~119°,呈间断分布.垂直分布海拔500~1 800 m,往西,往北分布海拔较高,分布范围较窄;往东,往南分布海拔较低,分布范围较宽.分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1.7~15℃,年降水量1 600~2 000 mm.分布区土壤主要是花岗岩、砂页岩、板岩发育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福建柏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然林重要组成树种,群落类型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鼎湖山9种常见树木细根组织N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在植物养分吸收、生理代谢和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对根系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以往对根系的研究往往用直径大小定义细根, 忽略了细根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细根系统中的根级(root order)与根的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 低级根个体多属于短命的吸收根。温带森林的研究表明, 非木质化的吸收根在氮(N)浓度上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而与木质化的结构性根缺少N浓度的季节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通过研究亚热带树木不同根级N浓度的季节变化, 试图验证假说: 木本植物中, 非木质化的根中N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对鼎湖山常见的9种木本植物不同根级的研究, 证实了在1年内的6个采样时段, 各根级的N浓度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与温带树种不同, 各树种不同根级的N浓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季节格局, 这与假说不符。因此认为温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环境差异以及树种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亚热带树种低级根的N浓度季节变化不显著, 而三、四级根变化相对显著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对于认识树木根系统内及个体水平的N分配与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8.
蛙皮素对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的生物电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离休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蛙皮素(BOM)对豚鼠离体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181个IMG细胞在压力注射BOM(10^-5mol/L,1-15pulse,3-15ms)时呈现缓慢去极化(84.0%),先超极化后去极化(8.3%),和无明显反应(7.7%),在10个细胞上灌流BOM(10^-7-10^-6mol/L,60s),90%的细胞亦缓慢去极化,该去极化反应受低钙/高镁溶液的影响,但不为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所阻断;膜电阻表现为减小(60.0%),不变(35.0%)和增大(5.0%),说明BOM可能存在于豚鼠IMG细胞上且发挥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9.
蜂巢奇露尾甲Aethina tumida Murray作为蜜蜂六大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对蜜蜂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明确蜂巢奇露尾甲在全国的适生区范围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对其早期预警和检疫防治意义重大。根据蜂巢奇露尾甲现有的分布数据,筛选出主要的环境变量,通过MaxEnt模型、R语言软件、ENM Tools软件与ArcGIS软件预测蜂巢奇露尾甲在全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表明:蜂巢奇露尾甲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在华南大部、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大部、西北少部以及华北少部地区,高度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南大部、华东大部、华中局部及西南局部地区。且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是限制蜂巢奇露尾甲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此预测结果可为今后对蜂巢奇露尾甲的预防与检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2.51%,居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9%—35.21%。单串果穗重和单串果实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横径、单果纵径及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河南农业大学林木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居群表型变异最丰富,四川省方山村居群最小。山桐子果穗表型性状与果实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桐子14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类群Ⅳ中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最为优良,果穗大、单果重,表现出突出的育种优势。(2)山桐子14个居群地土壤pH在5.36—8.49范围内,多数居群土壤为酸性,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3)环境因子中全氮对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影响较大,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果穗外形对其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土壤pH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在生产中或可通过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