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5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CDK4)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6,CDK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3例PT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DK4和CDK6的表达,分析两者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K4和CDK6在PT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和52.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8%和11.0%。CDK4和CDK6在Ⅲ+Ⅵ期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Ⅱ期,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无关。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CDK4和CDK6具有密切正相关关系。结论 CDK4和CDK6在PTC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肿瘤的恶性转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34.
植物基因功能鉴定新工具--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是指带一段靶基因序列的VIGS重组病毒侵染植物、引起植物同源基因沉默与表型变异,进而通过表型变异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的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从反向遗传学方向快速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技术,是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的一种表现。①VIGS的分子机制,涉厦基因沉默的起始、维持和信号放大、传播共3个阶段;②VIGS技术、栽体与方法学的发展;③VIGS作为基因功能研究的优越性,如不必进行转基因、操作方法简便、获得结果快速等;④应用VIGS对植物抗病途径、代谢与发育调控中参与基因功能进行研究的概况。同时。展望了VIGS技术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功能分析的高通量技术平台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5.
36.
EM菌中好氧菌,厌氧菌分离及固体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EM是有效微生物群(EfectiveMicroOrganisims)的英文缩写,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于80年代初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EM主要由光合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型线状菌等10属80... 相似文献
37.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生物经济。在发达国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这些国家的生物科技支撑产业技术很发达并形成强大的规模产业。生物支撑技术产业应包括生物试剂、生物仪器、生物软件、模式实验动物及生物人才五个方面。下面主要就生物支撑技术产业之一——生物试剂作一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8.
39.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0.
种子耐储藏特性是粮食作物的特殊农艺性状之一, 耐储藏性能对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以粳型超级稻龙稻5 (LD5)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 (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共180个株系)为实验材料, 自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年、2年和3年后, 对不同储藏时段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 并利用22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动态QTL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储藏时段龙稻5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中优早8, 株系间耐储性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储藏时段发芽率显著相关, 相邻存储时段发芽率关系紧密。共检测到17个耐储性相关的QTLs, 3个老化时段分别检测到5、4和3个, 检测到5个动态条件QTLs, 单一QTL解释5.60%-32.76%的表型变异, 加性效应在-16.78%-16.95%范围内。主效QTL簇qSSC2、qSSC6、qSSC7和qSSC8能调控不同储藏时段的发芽率, qSSC6具有明显降低发芽率的效应。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主效QTL qSS1和qSS4参与上位性互作, 这表明上位性互作是调控耐储藏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研究结果为水稻(Oryza sativa)耐储性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同时丰富了耐储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