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研究已经在很多物种间展开(Cariso et al.,1999;Lutz et al.,2000;He et al.,2001;Yan and Jiang,2006;Brandon et al.,2008;Lu et al.,2010;Kim et al.,2012)。特别是对于没有明显发情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可以为它们的繁殖状态提供更多可靠的评估(Fujita et al.,2001)。自然状态下野生动  相似文献   
282.
马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虹  马月辉  李蓓  芒来 《遗传》2010,32(3):211-218
各种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遗传信息, 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基因组的研究成果。由于在世界范围内马具有良好的健康情况记录和详细的系谱记录, 使得马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具价值的模式动物。尽管起步较晚,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 马基因组图谱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章主要对近年来马基因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组比较作图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这些图谱也正是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用以探寻与马的各种性状(包括全部的健康状况、抗病性能、生殖生育能力、运动性能以及诸如毛色这样的表型特征等)相关基因的重要工具。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马匹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并将为马遗传育种提供更好的选配依据。  相似文献   
283.
在鄂尔多斯高原软梁、硬梁弃耕农田上选取一系列不同时限的弃耕农田,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生物结皮,以及不同土层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软梁弃耕农田表层(0~10 cm)物理环境随弃耕年限增加明显改善,土壤黏粒含量、地表凋落物随弃耕年限增加明显增加,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含水率略微升高;中层(10~30 cm)土壤物理环境随弃耕年限增加稍显恶化,土壤黏粒含量升高,土壤含水量略微降低;深层(30~50 cm)土壤物理性质变异较大.硬梁弃耕农田土壤表面凋落物盖度、生物结皮盖度、生物结皮厚度随弃耕年限增加而增加,表层(0~10 cm)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含水量随弃耕年限变化总体变化不显著,深层(10~40 cm)土壤物理性质变异较大.地表凋落物和土壤黏粒物质的累积导致软梁弃耕农田土壤水分浅层化,可能是20年内浅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取代半灌木油蒿群落的关键因素.硬梁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未见油蒿入侵,可能与较高的浅层含水量和生物结皮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84.
为探索娄彻氏链霉菌(D74)和密旋链霉菌(Act12)及其混合菌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皿内发芽试验、沙培试验及小区试验观察供试链霉菌无细胞发酵滤液及活菌制剂种子包衣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叶片诱导酶活性、光合作用、穗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链霉菌无细胞发酵滤液处理玉米种子可促进玉米胚根、胚轴及幼苗生长,提高玉米幼苗叶片诱导酶活性.D74发酵液稀释1000倍处理可使玉米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及须根数较对照分别增加43.4%、26.4%和100.7%(P<0.05);D74原液可使玉米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对照增加40.2%.Act12发酵液稀释100倍处理可使玉米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须根数较对照分别增加36.3%、36.3%和117.5%(P<0.05),玉米幼苗总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1.1%、36.6%(P<0.05);Act12稀释10及1000倍处理玉米种子可使玉米叶片PPO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38.1%和39.5%(P<0.05).混合菌剂种子包衣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玉米根系发育;2)显著增强叶片光合能力;3)显著改善穗性状并提高籽粒产量;4)显著促进籽粒灌浆速度;5)明显提高灌浆期玉米叶片诱导酶活性.表明供试链霉菌制剂包衣玉米种子可显著影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光合生理及生化代谢,刺激根系发育,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85.
不同还田方式对砂质潮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培培  汪强  文倩  李慧  吴传发  熊伟东  韩燕来 《生态学报》2017,37(11):3665-3672
为探索不同物料还田方式对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改良效果,在黄淮海平原麦玉轮作区典型砂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6季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全量秸秆翻耕还田(TS),秸秆等碳量的生物炭(TB)及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翻耕还田(TSB),全量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TS)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免耕覆盖还田(NTSB),共5种还田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秸秆翻耕还田(TS)相比,生物炭翻耕还田(TB)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玉米各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和p H值,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6.4%,但TB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降低了21.2%和微生物数量降低了16.1%;翻耕秸秆配合生物炭还田(TSB)除了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数量,对其余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NTS)和秸秆生物炭配施(NTSB)分别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和收获期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耕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有效降低砂质潮土分形维数,对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改善,其中NTSB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4.9%和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3.7%,对砂质潮土改良效果更好。总体来说,短期内用等碳量的生物炭替代秸秆翻耕还田更多的表现为物理的掺混效应,虽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能有效改善砂质潮土的物理结构及生物性质,一半秸秆用生物炭替代还田对该类土壤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改良效果也不显著,而免耕条件下秸秆配合生物碳还田效果最佳,可为砂质潮土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6.
祁连山北麓山体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祁连山北麓自然垂直带(2600~3600 m)阴、阳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阴坡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101.2和6.6 g·kg-1)显著高于阳坡(61.3和5.9 g·kg-1),且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高山灌丛草甸>青海云杉林>高山草甸>祁连圆柏林;全氮含量为: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和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整个垂直带土壤碳氮比在6.7~23.3,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第1主成分,土壤碳氮比是第2主成分,累计解释率为71%,说明气候因子对有机碳和全氮在垂直带上的空间分布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87.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18.1kg·hm^-2,增产率达28.4%,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13.9%,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30.3%、58.9%;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9.3%,干旱年增产率达6.5%,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15.4%、10.0%;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82.8%;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127.8%、118.9%、144.4%,169.3%,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丰水年增加,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的变化是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88.
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来  杨虹 《遗传》2008,30(3):269-276
蒙古马是我国重要的地方马品种资源, 它具有耐力强、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点, 这些优势遗传资源成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动力。遗传多样性能够反映出一个物种或某一品种的所有遗传信息, 即通过遗传标记来反映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 并确定品种遗传资源独特性程度。文中分别从细胞水平、生化水平以及分子水平对蒙古马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重点介绍了蒙古马研究中热点基因的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89.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共90例,分为两组,A组为有上腹部手术史行LCBDE术(n=45),B组为既往无手术史行LCBDE术(n=45),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在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BDE是安全可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合适的病例选择、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穿刺点选择和精确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29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62.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静脉炎、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